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本学期的时光如流水般匆匆逝去。在学校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语文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始终坚持以“教—学—评一致”为导向,以“常态课转型”为切点,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聚焦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继续围绕“学习新课标、改进课堂教学、提升作业设计能力”这一教研主题,以研促教,在实践中探索实施方式和创新点,努力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回望这一学期的辛勤耕耘,我们既感到充实又充满感慨。以下,我将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一番回顾与总结。
一、汇聚智慧策群力
"独行虽速,众行致远。"为持续精进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效益,并构建一支才华横溢的教育团队,语文教研组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包括推行主题教研、举办作业设计研讨会、以及邀请联盟校专家分享宝贵经验等,这些策略旨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1.落实集体备课教研
每周二上午的两节课,是语文组固定的集体教研时间。学期初,组内教师就先根据市区文件精神和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定下了每周的教研内容,并根据计划实施、调整。本学期教研活动主要内容为教研课、作业设计研讨会、质量分析会、新课标学习、信息化学习等,老师们都收获颇丰。本学期,我们继续聚焦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单元作业研讨,要求各年级老师分散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做到教研活动“有主题、有聚焦、有研讨、有反思”。同时结合各级各类教师教学培训赛课活动,走进教师课堂,把基于“教-学-评一致”的“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逐步转化自身的教学行为,以课堂观察、课后交流、现场互动点评等方式,进行跟踪式培训。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改进教师学习方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我们也利用了各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每周落实备课组集体备课,并上传备课材料。备课组会根据本周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给出解决方案,随后则请下周课程的主备人进行说课,主备人会详细介绍自己所备课程对应的课标要求,并对课标进行详细的解读,随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重难点的处理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测评等问题进行阐述。备课组全体成员在主备人进行分析阐述时可自由表达观点,在组员们形成共识后,再由主备人对备课内容进行修改。之后,全体成员还可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开展二次备课,以求符合个人风格、符合班情。
2. 开展作业设计研讨
为响应双减政策,思考语文作业设计的减负提质,语文组开展了作业设计沙龙活动,教师们群策群力——谈看法、说得失、明方向,最终汇总优化语文作业策略三大项:校本作业扎扎实实、常规作业巧妙落实、特色作业智慧助力,并形成了符合丽三学情的特色作业资源包。蒋莉、丁家恬老师也在天宁区小语优秀作业设计方案评选中获二等奖。
3. 邀请专家分享经验
为促进我校语文组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语文教研组特邀博爱小学的施瑞云主任为我校全体语文教师作《立足学习任务群,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专题讲座,分享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篇教学设计的宝贵经验,为我校语文组的教研和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二、聚焦新秀助成长
我校语文组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较多,其中五年以下的教师有7位,教研组采用多种方法让这批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鼓励青年教师多听课、多备课、多参加命题工作。并开展了师徒结对展示课、师父进课堂、行政听课以及新教师汇报展示课等。
1. 师徒结对展示课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为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对新教师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教学指导,促进师徒互助互学,互勉共进。师徒结对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使命。在本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中,各位语文青年教师均能走进师傅的课堂,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同时,师傅们也每周都走进徒弟们的课堂,倾囊相授,切磋琢磨,鼓励青年教师要扎实基本功,将学科知识内化于心。我校于6月5日、6日上午开展了“师徒结对汇报课”展示活动,通过展示交流,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有效促进新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2.新教师汇报展示课
为加快新教师成长,夯实新教师基本功,展现新教师课堂教学活力,语文组开展了新教师汇报展示课活动。语文组郭雯萱老师在教研组及责任人蒋莉老师、师父丁家恬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磨课,全心投入,反复研讨,各显其才,既关注到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方式,又关注到学生、教法、学法及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展示教学风采和学科特色。
3.联盟校展示课
为促进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加强教师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打造优质新教师小语团队我校郭雯萱老师积极报名参加区小学语文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博爱教育集团专场)。郭老师利用谜语、动画、多媒体课件等有效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了解了蚜虫、七星瓢虫的知识,不仅拓宽了视野,也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整堂课,课堂气氛融洽,重点突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三、深耕细作显匠心
1. 扎实上好教研课
开学初,语文教研组制定了本学期公开课开展计划,授课老师主要聚焦为十年内青年教师。每位上课的老师,课前都经过备课组的集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了教学。她们把基于“教-学-评一致”的“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在磨课后进行反思、改进,再以更优质的课堂教学展现在大家面前。常态化的课堂,课型多样,体例多变,形式活泼,方法迥异,带给执教者和观摩的老师们不同的思考。
2. 认真学习新课标
本学期,为了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应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学习方式来加强组内研习和集体交流。首先,鼓励每位教师进行个人自学。每位教师独立研读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初步形成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学习笔记、思维导图等工具来辅助学习,确保对新课标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掌握。其次,组织沙龙研讨活动。在沙龙研讨中,大家围绕新课程标准的某个具体点或教学实践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式的研讨方式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思考,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最后,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中,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实践,共同研讨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标的要求融入到教学中。通过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分享教学资源等,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调整策略,确保新课标的学习取得实效。同时,也鼓励教师们将学习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质量分析促反思
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效果,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共开展两次质量分析研讨会。各年级备课组针对上学期期末测试、本学期期中测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总结,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归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细致汇总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四、特色活动润素养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语文特色实践活动。特色活动是开放的、实践的、有情境的,在挑战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并提升核心素养。
1. 雨荷小讲坛
本学期我们结合学校的省阅读圈项目继续开展特色阅读活动——雨荷小讲坛,共成功举办了六期活动,覆盖了爱国故事、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童话、诗歌等不同的展示形式和主题,并评选出了各班的“阅读小达人”。各年级小朋友通过每期的深入分享与讨论,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还进一步提升了阅读兴趣。活动期间,师生们共同探讨书中的精彩内容,交流阅读心得,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六期活动下来,我们见证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阅读的热爱。未来,我们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让雨荷小讲坛成为师生们交流思想、分享智慧、展现自我的平台。
2. 整班写字比赛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写汉字,写一手漂亮汉字”的良好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感悟中华文字之美,提高艺术审美,我校语文组举行了“翰墨荷香”整班写字比赛。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现出极高的书写热情和扎实的基本功。这次比赛,不仅评选出了优秀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同学们对书法的热爱和对规范书写的追求。通过比赛,同学们不仅提高了书写技能,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五、沉淀经验再出发
短暂又忙碌的一学期,语文教研组的师生,既有收获,又有不足。
1.满满的收获
蒋莉老师开设区级讲座《运用具身认知理论,走进“具”“体”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蒋莉、丁家恬老师在天宁区小语优秀作业设计方案评选中获二等奖;朱玉茹、蒋莉、丁家恬三位老师在区教海探航比赛中获二等奖;蒋莉老师在《双语教育研究》发表文章《具身认知理论在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何烨菲、黄敬一、杜嘉睿等同学获第十八届全国“快乐杯”征文大赛三等奖;周梓晗同学获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故事我来讲”征文二等奖;周梓晗、周欣妍同学分别在“墨香满园·向阳生长”2024年市中小学生优秀书法硬笔二、三等奖;翁亦芩、周欣妍同学分别在“2024年龙腾虎跃贺新春”春联作品评选活动中获二、三等奖。
2.前进的方向
我们会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继续聚焦课堂,同时确立有价值的研究主题,积累课堂中的真实案例,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从学习型教研组向研究型教研组转变,提升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
光而不耀是一种智慧,静水流深是一种力量。我们丽三语文人,将在语文的专业成长之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