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辗转流年,短暂的学期转瞬即逝。本学期,我们在区教育局、市教科院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区域课程改革。以“教—学—评一致”为导向,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以“常态课转型”为切点,聚焦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实现新课标理念有效转化;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突破语文教研中的真问题、真挑战,提升语文学科的教研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现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教师发展:研习课标 促进成长
一、紧扣“课标”,学习研讨促提升
心中有“课标”,脚下有路径。本学期,教师们深入学习新课标,聚力核心素养,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让核心素养在“双减”下课堂落地生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时间,要求各年级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分散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做到每次的“新课标”学习都“有主题、有聚焦、有研讨、有反思”。
1.沙龙研讨
开学初,我们以集中沙龙的形式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开展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的主题研讨活动,各备课组结合具体案例谈了自己的学习、实践感受,也提出了教学中的困惑。
2.案例学习
本学期,我们借助市区教研室提供的精品课例,并结合自身课例进行评课反思,实践“基于教-学-评一致的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使所学理论进一步得到内化,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展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结合各级各类教师教学培训赛课活动,走进教师课堂,把基于“教-学-评一致”的“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逐步转化自身的教学行为,以课堂观察、课后交流、现场互动点评等方式,进行跟踪式培训。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改进教师学习方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3.下水实践
以备课组为单位,借鉴优秀案例和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吸收新课标的理念,年轻老师和骨干老师承担课堂实践展示的重任,总结反思改进,从而内化新课标并且带动教研组一起成长,形成一套符合丽三语文教师实情的成长模式。蒋莉老师撰写的论文《基于绘本创作的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策略的研究》发表于《中小学教育》杂志,论文《例谈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写话教学中的联结运用》获天宁区教海探航论文比赛一等奖。高琦琳老师撰写的论文《构建阅读圈共同体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获天宁区“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二等奖。
二、聚焦“新课堂”,教研课堂共提高
本学期,语文组把基于“教-学-评一致”的“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鼓励青年教师扎实日常教学,实践“教研课”。青年教师张丹代表语文组在校第三届“和谐课堂”展示风采,紧扣“30+10讲练一体化”设计展示课《寒号鸟》;蒋莉老师在天宁区卢赟教师发展工作室开设公开课《纸船与风筝》,广受好评;程书丽老师执教绘本课《菲菲生气了》,收获好评;徐爽老师基于教-学-评一致”的“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并以教研课的形式执教《秋天的雨》,获得了好评。从准备到磨课,再到最后的展示;从听课到评课,再到最后的改进,老师们互帮互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课堂的成长。
本学期,在天宁区语文基本功比赛中,我校参赛青年教师在学校教研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底,丁家恬、李倩倩老师荣获低年段一等奖、宋艳老师荣获低年段二等奖。在接到比赛通知后,教研组开展基本功集训,每日打卡,明确目标,踏实训练,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有丰富比赛经验的蒋莉老师、谢玲老师悉心指导每一位参赛教师。在“粉笔字”、“即兴演讲”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等方面,贡献自己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得知三位选手进线“第三轮”之后,蒋莉老师及时协调、统筹安排上课班级,全程陪同聆听、指导,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语文组历来重视学生的书写指导。本学期,丁家恬老师参加区单和芳书法教师工作室,坚持每日书法打卡,在书法教学中不断反思,撰写的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书法学习方式转变——以三年级上册横钩的书写为例》 获天宁区2024年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多名教师指导学生在《墨韵润初心•大手牵小手》2023年书画作品展评活动中荣获优秀奖,在“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七届中小学生硬笔 •软笔书法展示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三、严抓学科质量,探索“作业设计”
学期初我们对上学期的教学质量做了反思,明确了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作业”的日积月累。因此,教研组在新学期教研工作会议后,将“优化作业设计”依旧作为本学期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宋艳老师的论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提质升级策略》也获得了天宁区“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二等奖。
一方面,利用“雨荷讲坛——师说”的平台,以年级为单位交流单元语文素养,设计指向学科素养的课堂作业。明确提出“一课一练,一练一反馈”的要求,同时邀请作业设计方面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大家进行基础作业的设计,邀请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老师分享个性化的“读写画”作业。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自查、互查等多种检查方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各项语文作业,从“夯实基础、提优补差、作业量”等多方面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对有待改进的作业进行追踪。学期过半,语文组开展作业互查活动,旨在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年级间的交流学习,规范组内老师的教学行为,将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四、重点关注特殊年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教研组根据区教师发展中心要求,期初就将一年级作为重点关注年级。在入学初、学期中、学期末根据儿童发展特点和年段目标,制定了可行性方案,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幼儿园顺利过度到小学生活,从常规养成教育逐渐适应小学各学科发展的要求。
(一)一年级:幼小衔接重习惯
1.入学初:适应校园
为了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熟悉校园,从幼儿园小朋友的角色顺利转换成小学生的角色,我们在语文老师的配备上实行“老带新、帮帮传”的模式。有经验丰富的宝藏语文老师——潘丹华老师、叶华老师,她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设计能力强,课堂常规的培养有方法,是一年级的核心教师;两位年轻老师——郭雯萱老师、宋艳老师,他们有想法有方法,课堂活泼生动,擅长学生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是一年级的智慧担当。
四位老师在期初就新生夏令营,带着这群“雨荷小新星”认识了校园,熟悉了班级,并对小朋友学前的识字量和拼音学习情况做了统计,有效地掌握了班级学情,了解了差异。
2.学期中:常规养成
适应期过后,教研组和一年级老师对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极为重视,老师们认真研读了《幼小衔接66天》。我们通过座谈会、随堂听课、课堂常规展示和优秀课例学习等方式,鼓励老师开发适合一年级课堂的语文学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老师汇编课堂常规口令集,用简短易懂、操作性强的口令帮助学生建立课堂常规意识;要求老师多元化评价,关注适应能力或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
10月,我们开展了“一年级课堂常规”展示活动。一年级的“小新星”们精神抖擞、口令响亮、信心十足,通过儿歌、游戏,展示了坐立行姿势、读写姿势、上课倾听、回答问题等内容,成为了丽三校园中最闪亮的“常规星”。
3.学期末:基于语文素养的多元评价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学期的变化和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对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评价工具的改革要求,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功能,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精神,对低年级学期评定做了详细和较为全面的评价方案。
老师们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一学期的评价,并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力求让孩子在多元的评价中找到学习的信心,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五年级:省测年级提质量
五年级是省测年级。我们借助区域评价体系,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教师命题能力的研讨和竞赛;关注班级后进生,通过优化作业和讲评习题,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帮助。
其他年级关注课后习题和课堂练习,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作业设计评比”等活动探索“双减政策”下适合我校学情的作业设计。
五、借助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开展课堂实践
语文组有两个区级课题《基于阅读圈的主题阅读教学构建研究》《基于绘本的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研究》。本学期,两个课题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教师认真完成学期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执行,积极撰写论文,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高质量地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并于12月顺利通过结题。三位课题组长高琦琳老师、丁家恬老师和蒋莉老师的论文均在区域论文评比中获奖。
六、师生共读,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要让学生爱上读书,首先教师要热爱阅读,因此,我校组织开展第六季“荷”言“阅”色阅读圈教师阅读活动,在教师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以读促研,促进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组以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好书共读活动,并以沙龙的形式进行分享,呈现教师的阅读成果。
学科活动:注重实践 提升素养
为落实中央“双减”举措,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我校语文教研组立足学科特色,提升语文要素,改革评价体系,开展了丰富多元的语文学科活动。
一、“不一样的拼音学习”
为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一年级以“生活中的汉语拼音”为主题开展拼音单元的学习。一张张“情境小报”都是小朋友们和拼音宝宝交朋友的地方!动手捏一捏,立体拼音既有趣又好看!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各种小游戏,“手指操”“找朋友”“碰碰车”边玩边学,边学边用。拼音学习真快乐!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画笔描绘下来并标上音节,开展“拼音交流会”!你听我读,我读你指,多样的音节词交流活动收获了快乐的学习体验!
二、我手写我心
9月18日下午,我校举行了第六届“雨荷杯”现场作文比赛。三到六年级38位参赛选手认真构思,书写美神奇。六(1)班杨睿娜、六(3)班赵东升、四(2)班冯承志和四(2)班赵姿涵同学表现出色,代表我校参加区作文比赛,并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其中,六(1)班杨睿娜同学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代表天宁区参加常州市小学生作文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三、雨荷小讲坛——百花齐放
本学期,雨荷小讲台开设了六期。一、三年级童心童趣演童话,二年级走近英雄人物,四年级感受神话的神奇,五年级开讲民间故事,六年级走近鲁迅先生……精彩纷呈。借助学校的视频和公众号推出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书声朗朗——整班诵读展风采
大声诵读可以激发激情,提升自信心,反复诵读可以增加胆量,使朗诵者变得大气、大方。9月15日中午,教研组开展第26届推普周暨“整班诵读”比赛活动。赛前,教研组拟定了详尽的比赛方案,以备课组为单位,自行进行了充分的赛前指导。比赛过程中,各个班级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富有情感、整齐划一的朗诵给评委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备课组老师从仪态风度、语言表达和情感融入等方面进行交叉测评打分。学生们自信地大声朗诵,在朗诵中增强文化自信。
不足与改进:科研需跟进、成长要努力
一、课题研究需跟进
本学期,语文组青年教师主动承担起了课题主持人的任务,但是课题研究的开展进度缓慢,策略的提炼还需要沉下心去做。语文组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项论文评比,但是参与度较低、论文质量不高,仅四位老师在区域论文评比中获奖。新的学期,我们将把课题研究全面铺开,做到“扎扎实实做研究,真真正正有收获”。
二、青年教师培养要加大力度
我校青年教师人数较多、学习能力较强,都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已经成为语文组的骨干力量。但是梯队人数较少,教师发展较为困难。如何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帮助他们在区域层面崭露头角,提高专业素养,是我们教研组接下来要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做到主动学教材、学课型范式、参与质量提升研讨等。在总结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
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