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我担任小小书法家社团的教学工作,教学对象是我校二年级(1)班的孩子.随着期末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结束,书法班的活动也告一段落.现在就把这一段的工作内容总结如下:
首先, 了解书法文化
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其次,教授正确的书写姿势
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写字的能力与习惯是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写字姿势,特别是执笔姿势的正确与否是影响学生写字质量、写字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大纲十分强调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是两次提到“要重视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那么,班上这些孩子的硬笔写字姿势,特别是执笔姿势的情况又如何呢?为了了解这一情况,我特地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发现他们硬笔执笔姿势总体情况堪忧。主要错误有:①用拇指关节处与食指第一节指肚部位握住笔杆;②用食指第二节与拇指第一节握住笔杆;③手指用力过大,捏得太紧,食指第二关节向前突出严重;④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过近,部分学生甚至小于 一厘米 ;⑤笔杆靠在食指第三节或第二节关上,笔端向前倾斜;⑥掌心未虚空,中指、无名指与小指紧抵掌心。针对这一情况, 我首先在书法教学中教给了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要想写一手好字,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在平时的实践中,我总结出要想让学生写出一手好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观察,学会临写。古今书法家练字,都要经过“从临帖、背帖到入帖、出帖”这一过程,临帖是学书第一步。在看帖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点画、笔势、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临摹时力求客观地再现原作的形与神。只有观察精到细致,字才能临写得像。
2、改进教法,激发兴趣。练字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小学生大多意志薄弱,持久性差,他们有写好字的强烈愿望,但往往缺乏足够的信心。首先在讲课中寓教于乐,适当穿插一些古今书法家的学书轶事,如:赵孟“不辞艰辛,万里求书”;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米芾“买”纸练字,书艺大进;教师还可以讲讲自己的学书经历,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警句,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浅出,注意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示范性,可把写字教学同世间万物,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生活表象的再现,拉近写字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再者,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如在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范字时,让学生在众多范字中找出同一类的字;老师把一个字的几种形态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辨析哪种形态最好看;让多个学生上黑板写同一个字,然后让其余学生一起评改;让水平好的同学给进步慢的同学写范字、改作业等等。
3、揭示规律,举一反三。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一手规范、漂亮的字,就必须教给学生一套写好字的规则、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要练好基本笔画。其次要揭示结体原则。再者要部首归类练习。
4、耐心辅导,严格要求。汉字书写技能的提高,不可能立竿见影,而要通过长时间的苦练才能见效。因此,在练字时,教师必须耐心辅导,严格要求。
教学收获和体会
1、体会。
(1)学生的体会。同学们在掌握书写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并养成了耐心细致、认真对待作业的好习惯。
(2)教师的体会。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写字基本功和指导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收获。
学生写字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的正确率提高;同时学生通过练字,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