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科教学>>语文>>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六1班阅读计划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谢玲

2022学年第一学期阅读计划 

阅读背景

一. 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积累,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较强,能够阅读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文章,而且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渴望通过书籍了解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心变化的愿望也很强烈。与此相对应的,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 教材分析: 本年段,在语文教材中接触到了文言文和各种中外名著,第八单元走进鲁迅的小说,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了《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除此以外,教师还推荐阅读了《朝花夕拾》、四大名著等中外经典名著,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孩子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通过读书,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读书中体会到书的无穷魅力!下学期,教材第二单元是“外国名著”单元,“快乐读书吧”中推荐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阅读内容

必读书目(1本)

 《童年》

推荐理由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童年》这本书也如是说了我们,我们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环境,都要有一个勇敢而乐观的心态,哪怕自己在险境中,也不要轻言放弃,要乐观一些。而且还要有七颗坚毅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与力量。

选读书目(2-3

《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朝花夕拾》

推荐理由

1.《小英雄雨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这本经典的红色小说——《小英雄雨来》。这本书,能够很好的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操。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意义。《小英雄雨》这个活泼、机灵、勇敢的小家伙是经典的“红色少年”人物形象之一。

《小英雄雨来》是影响一大批小读者的“红色励志经典”。它和《闪闪的红星》《长长的流水》等名作一样,描写了不屈不挠、舍生取义、敢于担当、勇敢无私的英雄少年。在他们身上,都闪耀着苦难岁月里温暖明亮的人性之光。

2.《爱的教育》,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写对国家、社会、民族的爱,还是表现对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爱,处处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是启蒙孩子如何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兼有智慧与情感,知识与道德并举。而如今,学校和家庭教育往往更看重知识和智慧,忽略道德与情感,而后者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却更为重要。《爱的教育》意大利原名翻译过来是“心”的意思。英文译本是“Heart”。我们中国的夏丏尊先生将它译为《爱的教育》,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教会学生如何用心去爱,如何用心去培养爱,实在是门大学问。这本书不仅表现了爱,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培养爱。

3.《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形式

1、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本年段学生阅读的书目,然后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购买。安排好班级图书管理员,有效地开展我的书,你来读;你的书,我来读活动,做到资源共享。2、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3、每个月有必读的书目,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总结自己读书中的一些收获,交流读书中的一些困惑,以便推进儿童阅读更有效地进行。

4每周要求每人背诵《中华古诗文诵读》中的两首古诗,利用零碎的时间积累背诵;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阅读《延伸阅读》,双休,就开展大部头的阅读,人物传记、历史书籍、中外名著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开拓视野,丰富内涵。

5、利用好家校合作这一平台,开展亲子阅读、亲生阅读。看后并交流,有条件的也可写写交流后的感受。

阅读评价

1.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学生每参加一次读书活动、读完一本书,获得一颗是“雨荷书田”的能量豆;学期中和学期末,分别评选“最美小主播”和“阅读小明星”;在“个人阅读计划”中完成个人评价和家长评价。

2.加强与写作联系。可以尝试开展读书小能手,通过此项活动将阅读深化到写作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定期评选读书能手。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1、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2、阅读质量高,有一定的积累和心得;3、阅读兴趣广泛强烈,积极参加各种读书活动;4、成绩优秀,并能将读书内化为一定的写作水平;5、品行端庄,谈吐不凡,博学儒雅,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卷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