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员合作意识差异性现状分析
——以农民工子女学校为例
摘要:
少先队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是从相关概念的界定和以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为例来分析少先队员合作意识差异的原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从三个维度对三个学段展开的,一是不同年龄少先队员合作意识的差异,二是不同性别少先队员合作意识的差异,三是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少先队员合作意识的差异。
一、概念界定
国务院在《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中清楚地阐述了农民工的定义:本地长期居住的非本市或本区户籍的流动人员。主要分为两种人群,一是在原户籍为出生地,之后随父母到异于出生地的地方生活;二是跟随着父母到新城市在词生存的新居民。
合作意识是指个体作出合作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是主体对共同行为或是共同规则的认知与情感,并随着心理和行为结果而不断增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可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是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如今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需要合作、团结协作的社会。 一个拥有合作意识、善于合作的少先队员就同拥有了一张进入高速发展社会的“入场券”。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少先队员合作意识是指跟随着父母来到一个新城市,并在新城市学习、生活的学龄期(6-12岁)儿童,在学校中加入到少先队,成为少先队员,在少先队组织中遵循组织的共同的认知,以共同完成共同的目标。
二、现状分析
笔者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少先队员合作意识进行差异性调查。
(一)不同年龄少先队员合作意识的差异
根据问卷调查的对象来看,学龄期的儿童总数910人,农民工子女有806人,占88.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整个学龄期的儿童都处在童年期,面对的心理危机可能是“勤奋-自卑”。
在三个年龄阶段的人数为基数的情况下,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学生处于什么阶段,对参加少先队都抱有好感,参加少先队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涨的。相比较而言,就目前就读学校,农民工子女在少先队团体活动中目标一致性的认知、发言率以及目标的达成率方面,处于中年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心里需求方面,处于低年段的学生刚刚经历过入队仪式,参加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性是最高涨的,一方面是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缺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在少先队的活动只能作为“学习者”的身份来参与,低年段的学生合作意识相对比较是最为淡薄的;另一方面是与家庭背景是相关的。低年段学生家长的年龄大致处于28岁左右,文化水平大致在初中及以上,对孩子的教育都还比较重视,这让家长帮助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处于中年段的学生的少先队合作意识是三个年段中最高的,一方面,他们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高,甚至形成了比较独立的见解,这位少先队合作活动的发展埋下了良好的伏笔。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合作的基本知识和要领,这为他们在少先队合作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提供了实践经验。除此,中年段的学业压力适中,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还是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和钻研少先队的合作活动。
处于高年段的学生,则是参与少先队合作活动的意识是最弱的。原因有二。一是大部分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课业负担不断加重,学生无暇顾及少先队的活动,自然合作意识自然会淡薄。二是来自家长的压力。现如今,我国教育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革,但是仍然没有彻底改变一张试卷决定终身的局面,因而,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家长来说,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些家长甚至严厉地组织孩子参加与学习无关的一切活动。
(二)不同性别少先队员合作意识的差异
一所学校,男生、女生性别的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少先队员的团队合作意识。王国梅和李晓两位专家在有关青少年的性别角色方面提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不同类型,本篇文章就男、女生两种不同性别进行合作意识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根据表 1 的数据显示:性别不同的农民工子女在少先队合作意识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整体上来看,男生的合作意识要高于女生,但在不同的学段,仍然会有不同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少先队员的合作意识普遍比较低,男、女少先队员团队合作意识的差异很小,女生略高于男生。(如表1)首先是对学校环境适应性。学生大概在第一学期中才正式加入少先队,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对学校的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要一个适应期,二女生的学校适应比男生要快,因而能更快地适应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接着,在和老师的相处关系上,女生比男生相处的更加融洽。根据调查显示:低年段的女生与老师的亲密度比男生高,在与老师冲突中,男生的冲突指数比较高,因而,在师生关系上,女生比男生相处地更加融洽,女生比男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也高。
对于中年段的学生而言,总体而言,少先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男生少先队的团队合作意识高于女生。原因有三:一是男生对学校的环境渐渐熟悉了,这使得女生失去了之前的优势。二是男生在与老师的关系上也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如表1所示)虽然在与教师的冲突方面,男生仍然比女生高,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三是同伴关系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男生气质中善于包容,善于倾听,善于交流的优点逐渐显现。但是仍有部分男生手同伴拒绝的比率高于女生。总体而言,男生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合作意识比女生略高。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而言,男生少先队员的团队意识高于女生。一方面,成绩较好的男生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参加少先队的活动。从学习成绩的角度来看,在这一阶段,男生会比女生更稳定。因而男生有时间、精力来参加少先队的活动,父母也不会过多地反对孩子参加活动,而女生则是相反。另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影
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和女生在攻击性行为方面的差异几乎为零,因而,男生更易于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位少先队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优质保障。最后,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少先队合作意识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以及心理和身体的发展,男生已经能够改变在低年段受同伴欢迎程度低于女生的状况,此年段中,男女在同伴受欢迎程度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内容 | 类别 | 低年段(男) | 低年段(女) | 中年段(男) | 中年段(女) | 高年段(男) | 高年段(女) |
你喜欢你就读的学校吗?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喜欢 | 40.57% | 52.35% | 72.5% | 71.58% | 90.8% | 88.92% | |
一般 | 20.35% | 22.5% | 15.6% | 10.6% | 6.9% | 7.57% | |
不喜欢 | 39.08% | 25,.15% | 11.9% | 17.9% | 2.3% | 3.51% | |
你喜欢参加少先队活动吗?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喜欢 | 15.57% | 20.05% | 75.2% | 78.5% | 85.7% | 62.3% | |
不喜欢 | 14.25% | 15.57% | 3.2% | 2.5% | 12.3% | 19.5% | |
没想过 | 70.18% | 64.38% | 21.6% | 19% | 2% | 18.2% | |
在少先队团队活动中你喜欢主动思考发言吗?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喜欢 | 30% | 35.52% | 80.5% | 75.43% | 81.87% | 75.65% | |
一般 | 16.4% | 26.5% | 12% | 4% | 10.4% | 5.6% | |
不喜欢 | 53.6% | 38.3% | 92.5% | 20.57% | 7.73% | 18.75% | |
在团队活动中能和老师和睦相处吗?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能 | 40.06% | 50.26% | 60.97% | 75.6% | 85.57% | 80.58% | |
一般 | 15.6% | 28.59% | 15.2% | 10.2% | 10.01% | 12.43% | |
不能 | 44.34% | 21.15% | 23.83% | 14.2% | 4.42% | 6.99% | |
在团队活动中,你和同学能和睦相处吗?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能 | 5.2% | 6.5% | 55.3% | 60.95% | 83.78% | 82.59% | |
一般 | 10.5% | 12.34% | 32% | 21.2% | 10.78% | 10.34% | |
不能 | 84.3% | 81.6% | 12.7% | 17.85% | 5.44% | 7.07% |
表1:少先队员团队合作意识差异性数据
(三)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少先队员合作意识的差异
从学生的换角度来看,农民工子女的群体本身带有一种特殊性,,因而,他们看待事物的心理、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于普通的学生。经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以及访谈了解到,农民工子女大多不是出身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他们没有显著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较会关心同学,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的稍微大点的学生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减轻父母的负担。但从整体,来看独生子女的家庭则是比较娇惯,生活的独立性和与同伴相处的融洽度上比较差。
处于低年段的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参加少先队的团队意识的差异是显著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环境导致的独立性差异。独生子女备受家庭几代人的“关爱”,在家里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待遇。然而,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的这种溺爱在无形中已经扼杀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本应能获得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让孩子们学校中面对困难时,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团队意识比较淡薄,在参与活动时独生子女表现胆小、懦弱、思维局限等等。而在非独立子女的家庭中则是相反的。二是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力而导致的差异。非独生子女对学校的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够较快地处理好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能与老师和睦相处,明白谦让,合作的意识相对来说较高。但是独生子女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之后,没有了家长的宠爱,发现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不像家长一样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着他转,因而,通常会有一种失落感,在同伴关系上,“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使得他时常碰壁。
处于中年段的学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农民工子女学校里独生子女的人数在不断地减少,非独生子女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多。由原先 305人,变成 200 人。处于这一阶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参加少先队团队合作意识的差异是比较显著的,独生子女的少先队合作意识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原因如下:一是学生对学校环境不断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慢慢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对于学校组织的少先队活动也是积极参加的,所以,原本在低年段独生子女的弱势有了一定的改善。二是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孩子的爸妈又更充沛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因而,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的成绩往往会优于非独生子女。这给独生子女增加了不少自信,因而,参加少先队团队合作的意识也提高了不少。
处于高年段的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参加少先队团体合作意识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在家庭观念对孩子的影响。在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很多家长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封建的“重男轻女”观念,对女孩子的关注少,而把重心转移到儿子身上,这就给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女孩子造成了困扰,被忽视感、不安全感等等不定的因素影响着孩子参加少先队团体合作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沈利拉.小学生要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0(12)
[2] 王文.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师生关系、同伴接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5)
[3] 邵赛慧.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3(5)
[4] 林丽幡.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差异性及发展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