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读后感
课题研究以来,读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从开始的“逼迫自己”到现在每天都会静下心来看书,然后每周期待着我们工作室的读书分享会和大家一起品书论道,很充实!读书真的点亮了我的生活。真的再次感谢张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让这样一群有情怀的教育人聚集在一起。
(一)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定位
1.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什么
简而言之,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学科中的关键概念和能力的项目化学习。它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要素融入学科教学,将低阶认知“包裹”入“高阶认知”,在不降低学科学业成绩和保证基础类知识与技能不损失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同时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元认知、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等重要的能力。
这一部分一共为我阐述了四个问题
1.学科项目化学习与当前学科教学差异分析
2.学科项目化学习与学科拓展活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区别。
3.学科项目学习设计的挑战
4.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可行性思考。
在这一部分,我们聚焦于学科项目化学习与当前学科教学的三点较明显的差异进行分析。
第一,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知识观指向的是与学科本质有关的核心概念或关键概念、能力的整体理解,定位更综合、更上位。
第二,学科项目化学习中驱动性问题的提出改变了原来学科学习从低阶开始并且主要在低阶徘徊的特点。学科项目化学习更强调用高阶学习来带动低阶学习。驱动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贯穿始终,学生在解决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整合基础知识与技能。
第三,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探究式的学习历程打破了原来学科学习中单课落实的特征,而是从经验单元的角度进行重新设计。学科项目化学习需要提出一个指向学科关键概念且能吸引学生投入解决的驱动性问题,在持续的学习历程中,课与课之间的明显的“堂堂清”的特征被削弱了,更多地呈现出解决驱动性问题的阶段性——从入项活动中提出驱动性问题、组建项目小组、明确问题特征开始,到建立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形成分析量规,再到初步形成结果,最后到设计公开成果展与出项活动。在一个阶段中可能会包含若干节课的组合,形成一个经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