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雨荷农场综合实践课题>>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读书有感
发布时间:2022-09-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雅静

《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读书有感

拜读了张悦颖校长的《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这本书,本书详细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学校积极开展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带给我很多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她将国际IB课程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的重构以每周4天学科课程、1天综合主题项目活动为架构,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用系列性、层次性的实践性课程,探索了传授和体验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的操作思路和实践路径,实现小学生的知行统一。

本书探索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主题选择和任务群的设计,根据不同的主题探索如何在课程之中融入21世纪对人才关键知识和关键技能的需求。不仅突破了国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琐碎化的瓶颈,在课程结构上走出一条可行之路;还提供了丰富的任务案例、灵动鲜活的学与教的故事,对校长和一线教师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他们学校的IB课程已经建立了非常严密的科学框架,包括了六大主体的超学科主题,并以四条隐性课程线索概念、技能、态度、行动支撑起了课程的架构。虽然4+1的模式很难在我们学校复制,但是本书介绍的一些项目化学习的课程确实值得我们心理一线的教学。

读了此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自我表达”的项目,这个也是我校学生当前比较弱的能力,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情、艺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思想、观点,向外界传递和分享自我独特的信息,引起他人的共鸣。首先他们先弄明白什么是自我表达,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结构搞清楚之后,课程框架也紧跟着就出来了。比如他设计的年级内容框架,一年级学生重在肢体和语言的表达,学习用动作来表达和传递信息,与他人相处,二年级是通过音乐和舞蹈表达自己,三年级是绘画和文字,高年级学生可以拍摄和剪辑视频录制音乐等方式,用自媒体方式来表达自己。将文学、艺术和科技的学习内容都包含在了自我表达这个项目中,让我觉得印象深刻,对我们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组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