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雨荷农场综合实践课题>>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探究性学习》
发布时间:2022-04-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陆美娜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推出,一次以提高全体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正在全国广泛兴起。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就是对当前方兴未艾的世界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  

《科学课程标准(3~6)》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对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歇,成果也层出不穷,只有不断致力于理论研究,努力联系实践教学,让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才能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精髓,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探究的含义及探究性学习的界定  英文inquiry 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 in 或 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牛 津英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探究的: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 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我国《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即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探究活动的形式复杂多样, 但基本上可将其分成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探究泛指一切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   

这种探究倾向于人类的天性,人皆有之。狭义的探究专指科学探究或科学研究。目前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定义,“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作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建构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简单的说,就是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这是一种描述性的定义,在给探究性学习作具体界定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 国内很多学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无论对探究性学习进行怎样的定义,都必须正确反映探究学习的实质,有利于现实教学活动中探究学习的顺利展开。这里,我们把学校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以作如下界定:探究性学习是 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 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的分类  探究性学习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自然也就不同。了解各种分类,有助于教师对当前进行的探 究活动进行定位,以便更好、更恰当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首先是学习方式中的一种类型,它与授受式学习相对应,根据学习过程中信息是否 由外部指导者直接提供或呈现而加以区分。   

在探究性学习中,所学信息由学习者自主获取。但根据信息获取的具体过程不同,又可将其分为接受式探究(自主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探究。前者是学习者自主获取的信息是以现成观点或结论的形式存在,学生可以直接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科技场馆等来搜集或直接向有关人士询问。后者是学习者自主获取的信息是在观察、实验、调查、解读或研讨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而获得,也就是需要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  

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主体作用的大小,将探究分为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定问探究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是在教师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自由探究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根据思维的逻辑类型,可以分为归纳探究和演绎探究。归纳探究指从个别或某类事例出发,经 过探索得出一般结论的探究。演绎探究指在教师给出概念或原理后,由学生自己探索它们与具体事 例的实质性联系的探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