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圈:阅读 悦美
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读物管理”工作汇报
大家好,我来自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家长经常说:“谢谢老师教我们的孩子读书”。就是这样一句最普通、最实在的话,让学校老师们一直在努力引导孩子们“读到好书”、“会读好书”。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是学校师生愿意打开心灵、接受能量的一种外在表现。近年来,我校开启了“荷”言“阅”色阅读圈项目,并依托这个项目,开展有学校特色的读物管理。 “荷”乃雨荷,是我校荷文化的象征;“言”为表达,意在倡导学生们勇敢发声,有属于丽三独特的美好行走方式;“阅”则为阅读,同取“愉悦”之意,望学生们在阅读中愉悦身心。
一、一张“荷香书单”的故事——读物管理与推荐
“鸟鸣苑、蘑菇亭、天井书院、荷颜悦色轩……”这都是丽三师生们给校园阅读角起的名字,是学生喜欢的天然书吧。阅读环境的物型建设是书香校园的基础,同时不断完善学校图书采购与管理制度,引进了“丁博士数字图书阅览”软件、建立65台平板的数字阅览室,并坚持每年公用经费约5%用来采购更新图书,尽力为孩子们提供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资源,这,是我们这所普通小学的默默坚持。
有了全方位的阅读场域文化,我们开始思考优选读物。我想和大家说一说,一张“荷香书单”的故事。“荷香书单”就是我校学生、家长、各学科教师等组成的荐书团队所推荐的书单。其中包括“快乐读书吧”必读书单、疫情期间特殊的“云阅读打卡书单”、通过微信全校师生投票产生“师生共读书单”,书单的诞生有各方参与,也基于儿童立场。
二、构筑一个精彩的阅读圈——阅读活动的开发
我们觉得,引导阅读,不仅仅是把书交给孩子们了事,还要有意识的结成阅读共同体,让孩子们爱阅读、善思考、能表达。“荷”言“阅”色阅读圈——就是我们努力想要搭建的这个共同体。
在阅读圈中,孩子们与自己对话,与家长开展亲子阅读,与同伴开展合作阅读,与老师师生共读,在寻访校友、寻访社区老党员中阅读.....这些都是孩子们阅读圈里的重要他人。你、我、他、构成了一个“圈”。在阅读圈中,孩子们有了引读人、有伴读人,有了共读人。
那阅读后如何输出与表达,如何分享自己的感受呢?我们一直尝试丰富的阅读分享活动,引导孩子们圈内分享与交流。听,“小荷之声”开始了,动听的师生阅读分享为午后的校园生活增添一抹“心意”,语文学科立足“雨荷小讲坛”,开展了 期讲述我与书的故事,“STED小型演讲”展示雨荷娃们的风采。数学学科、英语学科依托“荷风剧场”,音乐美术学科制作古诗古韵书签、诗乐和鸣新年音乐会,把读到的演出来、唱出来、画出来。在一个一个的仪式感中,雨荷娃向上、向美的品格在隐隐闪现。
三、种好一片雨荷书田——评价系统的构建
读书不是一天的事,要坚持下去,需要建立长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每年我们都会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让大家荣誉感倍增。另外一方面,我们积极探索评价系统,让孩子们对保持稳定和正向的兴趣。
和学校雨荷文化相契合的“雨荷书田”阅读圈成长记录册在今年发布了,它作为学生阅读活动的评价载体,辐射到每个孩子的阅读历程,孩子们在阅读中积攒“荷香能量”,兑换“和乐豆”。最后在“荷梦清单”中完成相应的愿望。在多元评价、长线评价中促进孩子们对阅读的持续兴趣,促进内驱力。同时,也通过雨荷书田的评价把阅读活动和学校的德育活动、岗位体验、农场活动进行了勾连,形成一个更大的“能量圈”。
阅读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播下她,就能收获爱和力量。在阅读圈里让所有的读书当事人,都能“读到好书”、“会读好书”让好书发挥精神引领和价值塑造的作用。我们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