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错题管理课题>>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2022.2典型错题表格1(王文娟)
发布时间:2022-03-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文娟

小学数学错题典型案例

教师:王文娟                  日期:2022.2

题源

一年级下册

《20以内的减法》

题目

小军和小明一共买了13支铅笔,小军买了6支,小明买了多少只铅笔?

题目所

属领域

数的运算

错误解答:6+7=13

错误

类型

知识性错误□ 逻辑性错误□√

策略性错误□ 心理性错误□√

错误原因

概念内涵不明确:学生对“减法”的意义不理解。

推理错误:没有进行合理的推理,逻辑性思维较弱。

思维定势:学生对加法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收到认知性错误的影响,想到6+7=13。

知识点

“减法”的两种意义: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已知总数,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解题思路:审题找到关键信息“一共”及“总数”,“买了6支”是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数量关系为:总数-一部分数量=另一部分数量,即13-6=7(支)

正确解答:

13-6=7(支)

题目变式(类似题):

小军买了13支铅笔,用了6支,还剩几支?

一共要做18朵花,已经做好9朵,还要做多少朵?

“减法”的一种意义:数量关系为总数- 去掉的=还剩的

小结:

  “减法”的第一种意义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及已知总数,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由于教学方法的缺陷,导致学生只要看到“还剩”就只能是减法,形成思维定势。但是一年级下册学到减法的另一种意义,即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学生就不能理解题意并熟练应用减法。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概念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内涵意义,还要清晰概念的外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