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之窗>>班主任之家>>文章内容
丽三:遇见 听见 看见 “亲荷老班”有办法
“停课不停育”班主任线上会议
发布时间:2022-03-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玉茹



在突然按下暂停键的春天,班主任老师们既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又肩负着全体学生和每一个家庭的责任。为保证“停课不停育”,提高教师线上管理水平,确保学生居家期间心理健康,323日上午,我校德育部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蒋忱校长、吴琴娣副校长参加会议,会议由德育部朱玉茹主任主持。

                        感谢有你 共赴春天

朱主任首先表达了对班主任老师们使命必达、共克时艰的感谢。疫情突发时,正是我们的老班们,用一声声及时的答复,把消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每个家庭。每一个清晨,班主任们总是第一个在群里报送数据。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老班们一个个打电话悉心询问,时刻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等一系列琐碎的沟通协调统计工作。没有黑板,没有讲台,却有昂扬的状态、熟悉的关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牢记于心;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牵挂于行。一次次班会、一条条提醒、一次次上报……老班们不仅是积极抗疫的组织者、班级建设的管理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借助这次疫情,希望老师们能遇见 听见 看见”。遇见,是一场自我对话,遇见未来的自己,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听见”,是一场师生对话,听见孩子的心声,有更多元的方法、更细致的指导;“看见”,是看见家长的作用,更切身体会到家校合力的效果,进一步思考《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

分享智慧 共克时艰

各位老班也纷纷抛出自己的锦囊妙计,分享疫情下的“治班之道”。

蒋莉老师:用好“朋友圈”

疫情期间,大家的情绪都需要有发泄的地方,“朋友圈”无疑是大家最常用的“发泄”空间。关注家长的朋友圈,对他们的“牢骚”给予共情;对“防疫”注意事项及时留言和提醒;点赞他们比较好的居家生活状态;和他们分享老师的“朋友圈”让他们知道老师不仅担任他们孩子的教学任务,也是他们的“战友”和朋友,不仅拉近了家长和老师的距离,也为及时完成各项表格数据的填写提供了便利。

许梦芸老师:开好家长会,寻求合作者

疫情期间,孩子学习的效果可以说完全取决于家长的监督与配合围绕疫情下如何配合做好线上教育教学、孩子心理辅导以及学习方法的交流等召开了一次线上家长会。我还邀请了一位热心的家长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疫情当下,家校应站在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成教育合力,才能帮助孩子取得长足的进步。

李霞老师:牵牛花中队云播报

牵牛花中队的孩子们合理规划时间,制定个人安排表,分享宅家快乐时光。然而,家长的反馈:孩子在家不想学习,不想作业,让我萌发了每日云播报这一做法。我在班级群里推出了牵牛花每日播报动员,播报内容从生活学习到情绪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疫情期间每日分享、小结,老师也可以掌握孩子们的居家情况。

丁家恬老师 密切联系,关注健康状况

疫情期间,我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在班级群对全班学生持续追踪调查,掌握学生行踪,身体状况变化和核酸检测等情况,通过详细的表格对全班学生做到彻底摸排。对于逾期没有自报的学生,我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了解原因,真诚沟通。此外我还积极引导学生锻炼身体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各科学习内容,耐心为家长和学生解惑释疑。根据年级学生特点,以疫情为教材,通过讲故事、分享图片与小视频与家长们线上连线开展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活动。

杨伟旗老师 每日一歌

 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班级群里分享一首歌,有时是古诗新唱,有时是红歌,有时是轻音乐……通过这个小小的举动,给结束了一天学习和工作的学生、家长调节一下情绪,放松一下心情。每天来点不一样,全班一起听音乐,让生活多了点期待和共鸣。在推荐歌曲之前,我还会附上短短几句温暖的解说或鼓励。云听歌,拉近了学生、家长和我之间的云距离。

何三发老师 数字化管理 学会换位思考

指向结果时,要讲原则,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指向过程时,要讲灵活,可以提前一天布置,好让学生和家长有准备的过程学生的作业可以晚一天交家长的数据可以晚一点交,要因人因工作因家庭特殊情况而异。我们完成工作的同时尽可能照顾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实际和居家情绪,不可一味强制用数字化标序来简化统计我采用“学号+孩子姓名+爸爸/妈妈”的群昵称方式,要求家长统一修改群名片。因此,无论是学生的作业还是家长的信息,我都能实行数字化(学号)管理,这样相对简单很多,省时更省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非常时期,老班们化疫为机,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创造了温暖的居家时光。让我们一起期待,用这一串串星火,驱散疫情下的阴霾,期待早日春暖花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