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科教学>>数学>>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五下数学教学计划2022.2
发布时间:2022-02-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丁红枫

         数学  学科教学划(一)

  2021 学年度第   学期)

20222

本册教材内容的分析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总体要求、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上学期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分析

(基本知识、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有:简易方程、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有: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有:复式折线统计图。还有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上述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2次实践活动和1个专题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板块。例题教学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试一试”安排在各道例题之后,在简单的情境中再现或应用例题中的知识,起消化知识的作用。“整理与练习”在回忆中突出基础知识,在整理中建立认知结构,在练习中灵活应用知识,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从上学期期末测试分析,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上课不能很好听讲,作业不能自觉认真完成,甚至少部分学生经常出现漏做或不做作业的现象,因而这小部分学生学业成绩比较落后,这就更需要老师的督促和辅导。因此本学期的重点就是抓好学困生的教学,尤其在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一小部分思维不够敏捷、接受能力有明显障碍的学生,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通过创设愉快的情境,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逐步引导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数与分数、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

4.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约分和通分的含义,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认识圆及其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考方法。

6.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

数学思考方面:

1.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和公因数中,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合乎逻辑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时,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圆时,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互动课堂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 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5.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6.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7.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识缺陷。

8.培养学生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9.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

         数学    学科教学划(二)

   2021  学年度第   学期)

                                                                                                  2022 2 月  

组别

(单元)

课题

教时

周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课外实践活动

课前

准备

备注

简易方程

12

1~3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把握等式的性质,理解等式两边同时进行乘法或除法运算时必须考虑特殊的数字0。注意验证。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天平、光盘等

折线统计图

4+1

3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难点: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蒜叶的生长

光盘等

因数和倍数

13+1

4~6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会求1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10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会求1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10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掌握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和与积的奇偶性

光盘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6+8

6~11(期中复习)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5.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6.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使学生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难点:单位“1”, 分数的意义的理解。熟练、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 

球的反弹高度

光盘、操作材料等

分数加法和减法

4+1

12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使学生经过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光盘、操作材料等

11

13~15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认识圆的特征,会画指定大小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光盘、操作材料等

解决问题的策略

3+1

16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

难点: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倒过来推想”策略合理解题步骤。

光盘、操作材料等

整理与复习

5+5

17~

18周期末复习考查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难点:灵活解决问题

光盘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