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个学期在忙碌中悄然流逝。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区教研室工作为指导,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为教研主题,将“新教学”的实践作为重点,“幼小衔接”作为关注点,坚持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结合,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新教学:从理论学习到下水实践
本学期,语文组结合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教研计划,基于我校实情,将校本教研的主题定为“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从“新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入手,从优秀课堂教学观摩到以年级为单位完成大单元设计并分享交流,从“新教学”课堂教学展示到优秀作业展、个性化作业展,我们抓住一切机会互相学习、自我改进、共同提高。
(一)丰富“新教学”理论知识
语文教研活动每个月都会安排“新教学”和“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学习。
9月开学,我们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每位老师进行板块化的摘抄,并分工合作对各板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交流,明确学科教学要求。同时,结合我校语文教学情况,学科主任朱玉茹主任和教研组长蒋莉老师分别对课堂教学常规和作业批改要求做了详细的布置。
10月初,我们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这本杂志。对专家撰写的理论文章进行详细解读,明确“新教学”对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性,要求每位教师掌握“大单元设计”的基本框架,为下水实践做好准备。
11月,我们组织教师重点学习区教师发展中心下发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积极观看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视频,通过优秀课堂范例的学习帮助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疫情”突袭的两周,我们组织教师线上教研,制定了各年级“‘疫’期间”的语文学科活动。同时,借助网络资源,要求老师们“停课不停研”,认真做好每天的听课记录,在群内交流分享。
12月,我们组织语文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各年级各班“优秀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成果,交流“作业设计”的心得。
(二)实践“新教学”单元设计
我们在充分学习“新教学”和“作业设计”的基础上,将实践“大单元作业设计”作为本学期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雨荷讲坛——师说”作为教师思维碰撞的平台。围绕“新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我们开展了层层递进的三次活动:
第一次:9月初,各年级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梳理各单元语文要素,汇总成册。
第二次:10月,我们结合“国庆活动”,组织各年级老师按照“单元教学设计”提纲选择一个单元完成一份大单元教学设计。学生在单元作业中提升语文素养,感受了“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快乐。
第三次:12月,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第二次大单元教学设计,在总结了第一次设计的得失后,各年级老师在“单元主题制定、活动关联性的设计和语文要素的落实”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较之前的设计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们在“师说”的舞台再一次交流碰撞,努力优化“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
设计和分享案例的同时,我们要求青年教师以“新教学”理念执教课堂,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鼓励青年教师扎实日常课堂,把握“教研课”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通过“师徒结对、年级组磨课、教研组展示”的形式,依托课本、绘本、习作等不同文本,基于“新教学”理念,观察课堂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青年教师自主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展示“新教学”成果
一学期,我们在“新教学”中的努力也收获了一定的成果。
1.集大家智慧,汇案例成果
我们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坚持在实践中改进,最终汇成了属于丽三语文教研组自己的“新教学”案例成果。新的学期,我们还要在“语文要素”的落实上再研究,再改进,努力在一次次优化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区域舞台展示,经验交流分享
我校朱玉茹主任在区“新教学”活动中代表我校语文教研组作了题为《指向语文核心要素的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报告,并在“常州教育发布”上推出;丁家恬老师参与博爱集体的教研论坛,分享本校实践新教学期间的心得体会;蒋莉老师撰写的论文《创设真实的情境,走进不一样的“我”》获2021年天宁区小学语文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吴琴娣校长指导和刘丽玲老师获区作文比赛优秀指导老师。
二、幼小衔接:从常规养成到融入校园生活
语文教研组根据区教师发展中心要求,期初就将一年级作为重点关注年级。在入学初、学期中、学期末根据儿童发展特点和年段目标,制定了可行性方案,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幼儿园顺利过度到小学生活,从常规养成教育逐渐适应小学各学科发展的要求。
1.入学初:适应校园
为了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熟悉校园,从幼儿园小朋友的角色顺利转换成小学生的角色,我们在语文老师的配备上实行“老带新、帮帮传”的模式。两位经验丰富的宝藏语文老师——潘丹华老师和叶华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设计能力强,课堂常规的培养有方法,是一年级的核心教师;两位年轻老师——许梦芸老师和徐爽老师,有想法有方法,都有两年低段教学的经验,课堂活泼生动,擅长学生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是一年级的智慧担当。
四位老师在期初就通过视频、游戏、儿歌等小朋友喜欢的方式带着这群“雨荷小新星”认识了校园,熟悉了班级,并对小朋友学前的识字量和拼音学习情况做了统计,有效地掌握了班级学情,了解了差异。
2.学期中:常规养成
适应期过后,教研组和一年级老师对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极为重视。我们通过座谈会、随堂听课、课堂常规展示和优秀课例学习等方式,鼓励老师开发适合一年级课堂的语文学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老师汇编课堂常规口令集,用简短易懂、操作性强的口令帮助学生建立课堂常规意识;要求老师多元化评价,关注适应能力或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
10月,我们开展了“一年级课堂常规”展示活动。一年级的“小新星”们精神抖擞、口令响亮、信心十足,通过儿歌、游戏,展示了坐立行姿势、读写姿势、上课倾听、回答问题等内容,成为了丽三校园中最闪亮的“常规星”。
12月,我们开展了一年级“雨荷娃勇闯拼音国”活动。雨荷娃们在乐趣横生、充满了知识与欢乐的“拼音王国”中,收获自信和成功。同时,这也是对一年级拼音教学的一次验收,老师们在活动后做了细致的分析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学期末:基于语文素养的多元评价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学期的变化和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对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评价工具的改革要求,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功能,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精神,对低年级学期评定做了详细和较为全面的评价方案。
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一学期的评价,并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力求让孩子在多元的评价中找到学习的信心,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学科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为落实中央“双减”举措,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我校语文教研组立足学科特色,提高学生语文要素,改革评价体系,开展了丰富多元的语文学科活动。
(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9月12日——9月18日是我国第24届“推普周”。我们结合今年的主题“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开展了期初语文学科活动。在“童心向党喜迎国庆”朗诵比赛中,雨荷娃们声情并茂地向祖国母亲表达热爱;在“写好中国字”写字活动中,雨荷娃们又用翰墨书香展示出中国汉字独有的魅力。
(二)我手写我心
9月16日下午,我校举行了第四届“雨荷杯”现场作文比赛。本次作文的主题为《我的心事》,四到六年级24位参赛选手,认真审题构思,下笔如飞。这些写作小能手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美,用文字书写自己的美好心愿,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和憧憬,字里行间洋溢着童趣,流露出真情。四(3)班刘浩冉和五(3)班沙立波同学代表我校参加了区作文比赛,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雨荷杯”作文比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既是对学生日常生活作文水平的考察,又是对教师日常作文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验,展示了我校作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也促进了教师作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追寻课本里的“星”
11月29日下午,丽华三小2-6年级的小小“开讲人”们齐聚报告厅,参加了本学期“雨荷小讲坛”的特别活动——追寻语文课本里的“星”。
21位开讲人循着课文出发,从同龄偶像王二小和刘胡兰,讲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他们的偶像既有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也有奋战在前线的普通战士。语文书,带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成为孩子们荡涤思想、寻找榜样的源泉。赛后,教导处朱玉茹主任对开讲的同学们进行点评和肯定,并为开讲人们颁奖,鼓励更多的孩子勇敢发声!
自“雨荷小讲坛”开设以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表达自己。本次活动中,三位开讲人二(2)班杨震、四(3)班赵东升和五(3)班唐梓蒙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了区第二届“STED”展示,均获优秀奖。
(四)漫游“拼音国”
12月7日上午,小小雨荷娃们经历了一场精彩有趣的汉语拼音闯关活动。老师们精心制作了闯关用的道具,安排了四个“雨荷小关卡”:国王的花园、国王的果园、国王的棋赛和国王的演讲。雨荷娃们在乐趣横生、充满了知识与欢乐的“拼音王国”中,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和成功。
四、不足与改进
(一)课题研究需跟进
本学期,语文组成功申报一个市级课题和区级课题,青年教师主动承担起了课题主持人的任务,但是课题研究的开展没有落地。语文组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项论文评比,但是论文质量不高。新的学期,我们将把课题研究全面铺开,做到“扎扎实实做研究,真真正正有收获”。
(二)青年教师培养要加大力度
我校青年教师人数较多、学习能力较强,都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已经成为语文组的骨干力量。如何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帮助他们在区域层面崭露头角,提高专业素养,是我们教研组接下来要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以后还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教材、学课型范式等。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
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