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三小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 年级 数学 教学计划
周次 | 日期 | 教 学 内 容 | 教学时数 | 教 学 目 标 | 教学重、难点 | |
单元 | 章 节 | |||||
1-2 | 9.1-9.10 | 一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 8 |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 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 |
3 | 9.13-9.18 | 二 |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有趣的七巧板 | 6 | 1、以“边”为切入口,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1)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认识多边形(2)用小棒搭图形,体会几边形有几条边(3)把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获得多边形的概括性认识。 2、通过图形的变换活动感受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 |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
4-7 | 9.20-10.15
| 三 | 表内乘法(一)
| 15 | 1、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 2、教学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帮助记忆乘法口诀。(1)在列出乘加、乘减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向乘减计算迁移。(3)设计较特殊的乘加式题,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练习活动多样化,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1)重温编口诀的过程,加深对口诀的理解。(2)不断整理口诀,科学地记忆口诀。(3)通过合作学习和独立口算,检查口算能力。 4、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 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
8-10 | 10.18-11.5 | 四 | 表内除法(一) | 15 | 1、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2)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3)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2)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 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11-12 | 11.8-11.19 | 五 | 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 | 7 | 1、认识线段要体会它的特点。 2、教学厘米,要通过多种活动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中去。 3、教学米,要通过多条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4、掌握长度单位,要用于实际测量。 | 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
13-16 | 11.22-12.17 | 六 |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 20 |
1让学生编乘法口诀,帮助记忆口诀。 2、引导学生主动地用口诀计算。(1)主动计算表内乘法。(2)主动计算表内除法。(3)教学乘法和除法的竖式。(4)教学乘除混合两步计算。(5)在游戏中练习口算。 3、在计算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
17 | 12.20-12.24 | 七 | 观察物体 | 5 | 让学生观察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
18-21 | 12.27-
| 八 |
期末复习
| 13 | 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
教学进度表:
周 次 | 日 期 | 教 学 内 容 | 课 时 | 备注 |
1 | 9.1~9.3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2) 机动(1) | 3 | |
2 | 9.6~9.10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4) 机动(1) | 5 | |
3 | 9.13~9.17 |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有趣的七巧板(1) 机动(2) | 6 | 中秋 |
4 | 9.20~9.24 | 表内乘法(一)(3) 机动(1) | 4 | |
5 | 9.27~10.1 | 表内乘法(一)(4) | 4 | 国庆 |
6 | 10.4~10.8 | 表内乘法(一)(2) | 2 | 国庆 |
7 | 10.11~10.15 | 表内乘法(一)(4) 机动(1) | 5 | |
8 | 10.18~10.22 | 表内除法(一)(3) 机动(2) | 5 | |
9 | 10.25~10.29 | 表内除法(一)(4) 机动(1) | 5 | |
10 | 11.1~11.5 | 表内除法(一)(2) 机动(3) | 5 | |
11 | 11.8~11.12 | 厘米和米(2) 机动(3) | 5 | |
12 | 11.15~11.19 | 厘米和米(2)我们身体上的“尺”(1) 机动(2) | 5 | |
13 | 11.22~11.26 |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3) 机动(2) | 5 | |
14 | 11.29~12.3 |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4) 机动(1) | 5 | |
15 | 12.6~12.10 |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4) 机动(1) | 5 | |
16 | 12.13~12.17 |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3) 机动(2) | 5 | |
17 | 12.20~12.24 | 观察物体(3) 机动(2) | 5 | |
18 | 12.27~12.31 | 期末复习 | 5 | 元旦 |
19 | 1.3~1.7 | 期末复习 | 4 | 元旦 |
20 | 1.10~1.14 | 期末复习 | 5 | |
21 | 1.17~1.21 | 期末检测 | 5 | 期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