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德法任课老师又发生了变动,虽然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和教研时间冲突的问题,但还是以区教研思路为指导,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主要做了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领会课程标准,做好教材培训
开学之初,我们就组织德法教师进行了网络培训,学习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期中,也积极安排老师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线下培训,并及时反馈传达。如刘丽玲老师在参加了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教材培训二次学习后,在群内分享了常州市实验小学巢恒睿老师的讲座《让孩子站在课程中央——新手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初探》,并推荐了“小巢老师”公众号。通过各种鲜活生动的实施案例和教学现场,老师们更加领悟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
二、借助督查调研,反思工作不足
本学期两次调研,一次是期初教科室来校听课,刘丽玲老师和陆蓓蕾老师执教了《说话要算数》一课。课后就祁老师强调的新课标要求老师们做了课例反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可以根据课时主题适时地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这样可以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展开主题的感悟。另外要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如演一演,小组分享等,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第二次是上级领导来督查德法课平时开设情况,唐老师予以指导指出,要将平时的校本培训做扎实,切实落实课程标准。
三、抓好教研工作,提高学科能力
周祎老师在一(3)班执教了本学期教研课《请帮我一下吧》。课堂上,周老师始终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将学生生活中的实践作为课堂中的素材,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共鸣与兴趣。通过连环画、困难收集箱等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何时需要求助和如何正确求助。听课的老师们也提出了宝贵建议,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敢于放手让学生表达;各种情境的体验要进一步深处挖掘,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同时掌握解决的方法;有效利用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总结能力要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德法组的老师们努力突破自身学科局限,不断磨砺自我,在课堂教学中反思总结,在组内教研中学习成长。下学期,校本教研争取更加有计划有落实,常态化开展,注重教研课的备课、磨课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