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区教研室王勤老师来校听了我的语文课,教授课题为《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课后,王勤老师指出了本堂课的许多不足之处,句句都给我很大的启发。现总结如下:
王老师指出在导入部分,播放毛泽东的生平视频用时过长,且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在观看了视频之后,并没有对“毛主席”这三个字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这就是,在环节设计的目的上要考虑是否最终起到了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我们设计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不能让孩子在参与了愉快的课堂活动或游戏之后,一无所获,这样只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在初读课文时,要充分考虑“教师范读”这一环节是否必要,尤其是在孩子没有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老师更不能人为剥夺孩子自主阅读的时间,应该让孩子读的更多。我在进行这一步操作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实际上,在自由读的基础上,采取让个别孩子范读、领读、分段读等等形式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识字方面的问题是王老师本次特别强调的重点内容。识字不能再集中识字,把生字单独拎出来变成生字串,这样粗暴的识字方式无法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因为与课本、情境都是割裂的。识字应该采用的是:在情境中识字。比如“井”是一个重点的四会字,那我们在教学“井”字时,就可以抓住文章的标题,在板书标题之后,圈出“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水井照片以及课文插图,让孩子把“井”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扩词和拓展,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七个字还有许多重点可以挖掘的地方。我们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当这个字出现时就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讲解,比如“主”字就应该放在“毛主席”这个词语中来理解,不能与情境割裂开来。自主识字板块目标过于单一,不能单纯为了识字而教字,其实识字的过程也是理解文章的过程,也是体会文章感情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要注意板块化的教学,让某几个知识点能够整合在一个情境中,这样既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又能让孩子们的记忆更加深刻。
王勤老师还亲切的提醒了我要多去学习天宁区低段教学的优秀视频案例,也让我明白了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非常感谢王老师的谆谆教导,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我会多向老师前辈们学习,不断打磨自己,在教育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