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文章内容
2021.3教学随笔(汪凌)
发布时间:2021-04-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汪凌

《荷花》教学随笔

《荷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荷叶的旺盛、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1、重视优美情境的创设,激发情感。
  本课利用课件的声音、图象、文字,多角度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情境。课刚开始,以一幅动人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荷花池边,引人入胜。在引导体会荷花的形状、颜色时,优美的画面加上优美的音乐,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美的情境可以省去我们老师许多繁琐的分析和讲解,孩子们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在引导体会“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时,一边播放美丽的荷花图,一边配上我启发想象式的引导语: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学生在欣赏图片时,不会盲目地去看,而是有意识地利用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确实感受到荷花的美。
    2、重视语言文字的体会,积淀情感。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尤其在体会“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我先让学生换词理解,然后又与“冒”比较,学生在看了课件“冒”的动作时,感受到了荷花蓬勃的生命力。、、

    3、重视个性色彩的朗读,丰富情感。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在第2课时还要安排要求背诵。读的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感情朗读表达了自己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但是感情朗读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读,而是对同一句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读法也不同,只有做到了个性化朗读,才会在课堂中张扬自己的个性色彩。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将传统的语言文字训练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我想,如果在这堂课中或者在第2课时教学中,学生能利用网络自己查找荷花的有关图片、视频资料或者写荷花的其他诗文的话,对荷花的喜爱一定会更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