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个学期在忙碌中悄然流逝。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区教研室工作为指导,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新教学”的培训和学习为重点,将“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和课堂常规的训练”作为关注点,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提高为重点”,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结合,理论学习和“下水”实践相联系,立足岗位,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统编版教材,多种形式落实“新教学”培训
统编版教材突出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要素,凸显秉承“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每个单元,每一课都贯穿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均衡递进;每个单元都有两至三个“训练目标”,目标还要落实在课后的思考题。从纵观上看,语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等方面,统编版教材都系统规划统筹目标序列,力求做到目标精准,体现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发展性。
本学期,语文组结合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将校本培训的内容确定为“新教学”。开学伊始,教研组就围绕“新教学”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从理论学习到下水实践,从优秀课堂教学观摩到观后感的分享交流,我们抓住一切机会为组内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一)多渠道夯实理论基础,提升语文素养
1、专题阅读,夯实理论素养。
开学伊始,我们就向全体语文老师传达了区工作要求,明确将“新教学”作为校本教研培训的重点。我们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了钟启泉教授的《学会单元设计》一文,分组学习了《如何依据核心素养开展单元设计》一文,同时借助工作室的优质资源开展校级培训,让大家对“新教学”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青年教师,除了优选文章的理论学习,我们还结合青年教师成长营的培养计划,,要求他们围绕教材的“单元结构”、“核心素养”等相关话题,选择一部分有启发意义和价值的学术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文章学习。
2、雨荷讲坛,分享点滴收获
本学期,我们开展“雨荷小讲坛——师说”活动。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老师,分别围绕“作业设计”课题分享自己在“作业设计”方面的小妙招,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与收获。这种形式帮助不同年段的老师了解了其他年级教材的目标、任务和重难点。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青年教师学习成熟教师的经验,成熟教师学习青年教师的新视角,在互帮互助中提升教材的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落实统编版教材的培训。
3、视频学习,内化基础理论。
本学期,视频学习是我们进行“新教学”培训的主要形式。我们组织教师认真观看教师发展中心提供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做到集中观看、分组研讨、全员评课。
4、下水实践,理论指导实践。
利用“教研课”,让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例的方式来呈现本年级对于理论的认知和思考。本学期,我们强调各年级严把“课堂质量关”。一节教研课的产生,必须经过“执教者说课——年级组内磨课——大组展示研讨”的过程,听课者将听课重点放在“教材解读”和“学科关键能力”的落实上,力求做到听后评课有侧重、有提升。
5、外出学习,开阔视野
本学期,语文组除了组织老师参加各项校本培训,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观摩活动。本学期,我们积极报送“新教学种子教师”,组织各年级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统编版教材课堂观摩活动,安排教师参加博爱集团联盟校联校教研活动等。参与培训学习的老师还经常拍摄一些现场的图片资料发送到语文群,供大家学习借鉴,使市区专题研讨成果的效益最大化。
(二)多种形式展示课堂,教材研训落到实处
1、立足课堂,夯实教研
本学期,语文组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5年内青年教师的课堂,希望通过课堂研讨督促他们勤思考、勤研究、多交流、多实践,鼓励他们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平台锻炼自己,以梯队为努力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几位青年教师以“学科关键能力”为课堂教学的研究主题,通过“师徒结对、年级组内磨课、教研组内教研课”等形式,依托“小古文、童话、散文”等文本,观察学习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借鉴总结提高学科关键能力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积极参与展示活动,联盟校舞台展风采
本学期,语文组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堂研讨活动。张丹老师代表语文组参加“校青年教师评优课展示”,她执教的《寒号鸟》受到了区教师发展中心邱俊老师的肯定。丁家恬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了“凤凰、东坡、丽三”三校联合教研活动,她执教的《纸船》一课获得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的肯定。
展示前,两位老师为了能高质量完成此次课堂展示活动,她们和低年级团队反复研究教材,通过多种渠道对统编版二年级教材做详细分析,经过多次试上、修改,两位老师呈现出了精彩的课堂。她们的出色表现,也从侧面反应出整个语文团队同心协力,在校本教研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3、以赛促教,磨炼青年教师基本功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课堂执教水平,结合“天宁区五年内青年教师评优课”的选拔和“天宁区小学语文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的评比,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比赛”和论文撰写活动。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磨炼青年教师基本功,激励青年教师多思考、勤动笔,提升青年教师语文素养。丁家恬老师获区青年教师评优课二等奖,蒋莉老师获区小学语文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三)及时做好质量分析,查漏补缺提高成绩
本学期,我们根据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将每月的质量检测内容定为“专项检测”。各年级组统一出练习,统一时间检测,集中批阅,做好交流反馈。在月测和期中检测过后,我们还以年级为单位及时做了详细的质量分析,并集中交流。大家分析题型,查找错误原因,对统编版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有了更深的体会,尤其是对如何落实教材中的“语文能力”有了更适合学情的解读。
二、开展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语文组围绕“学科关键能力”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学科活动,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收获,有成长。
(一)基于语文学科能力的“雨荷小讲坛”
本学期的“雨荷小讲坛”,将开讲内容定为“快乐读书吧”,引导同学们关注语文书里的好书推荐。鼓励他们读好书、多读书、好好读书。活动中,共有44名同学登上“雨荷小讲坛”荣获“最佳开讲人”和“优秀开讲人”的称号;13位老师被评为“最佳指导老师”和“优秀指导老师”。
同时,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天宁区首届STED学生小型演讲”。二(3)班的马慧馨同学和四(3)班的程朔同学获二等奖,六(1)班的吴虹烨同学获一等奖。
(二)第三届“雨荷杯”作文比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区“作文比赛”的要求,语文组组织开展了我校第三届“雨荷杯”作文比赛。雨荷娃以“想象”为主题,写心中所想、抒心中渴望。六(3)班的陈非凡同学和四(2)班的郭瑾同学代表学校参加了区赛,并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一年级拼音闯关活动
一年级的教学和常规管理是我们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关注点。本届一年级配备了两位教学优秀、常规管理出色的成熟老师:潘丹华老师和蒋莉老师,还配备了两位年轻活力、教学能力出色的新教师,李倩倩老师和丁家恬老师,可以说整个师资力量是比较优秀的。
12月15日上午,一年级举办了“雨荷娃,玩转拼音大世界”活动。本次活动设置了四个“雨荷小关卡”:雨荷字母屋、雨荷水果屋、雨荷小农场和雨荷运气屋。它们涉及拼音四大板块:声母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声调的拼音词语和带声调的拼音句子。一年级孩子们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拼音学习,在如此新奇快乐的挑战中个个摩拳擦掌、大显身手。
本次拼音闯活动,不仅让雨荷娃们在游戏中巩固了拼音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生活经验。相信这次活动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一次快乐回忆!
三、不足与努力方向
1、初识“新教学”,实践遇挑战
本学期,教研组层面对各位老师进行了“新教学”培训。但是,传统教学观
念已经深入人心,加之老师们只是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了解,所以实践上还是一片空白。教研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思考如何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2、梯队建设还需努力
语文组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共有10位,但是在梯队的老师只有2位。这些青年教师积极上进、课堂掌控能力强、学习新知的速度也很快,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和潜力。本学期,他们在校际和区域已经崭露头角,小有收获。教研组将以培养他们进入梯队为目标,为他们提供和争取更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3、学科活动单一
本学期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活动,但是局限在“雨荷小讲坛”和“雨荷杯”作文比赛,形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提不上来,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新的学期,我们在保持传统学科活动的同时,要从组织方式、展示形式和考查内容等多方面入手,让学科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示“语文关键能力”的舞台。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以后还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教材、学课型范式等。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
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