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看风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故事是《换位思考 看风景》。
《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熟稔于心,我经常用这句话怼人,战局立马转变。实际上,这句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往深了说,是警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待他人。
今年,我接任了“名声在外”的四4班,说名声大,是因为班级的学生难搞,更因为家校关系有些紧张。拿捏好分寸,让班级的学生不出现意外;放低姿态,尽量减少与家长的摩擦是我的本能反应。
王子陈,一个别人碰不得他,他一碰别人就见血的人。王子陈爸,一个常把“在学校绝不能被人欺负”挂在嘴边的人。就是一对父子改变了我的想法。一个暖洋洋的午后,太阳透过窗户洒进教室,一派安静祥和,只听到勺子敲击餐盘“叮叮当当”的声响。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喂,老师吗?我儿子在学校被打了,我今天是客气的,直接找你,平时我都是找校长,你可以去教导处打听一下,我可不是好惹的......”我一听,本能的情绪立马就上来了:这谁啊,没名没姓的,一上来不是威胁就是恐吓。我努力压制情绪回复到:“孩子间玩玩,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也很正常.....”
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火药味一下子窜上来。“孩子的脸被人打破皮了,老师你居然说正常,如果是你家孩子.....”这一番信息轰炸令我停下笔、定了定神,我瞥了一眼屏幕上的尾数,明白了来者何人。但“如果是你家孩子”,这句话让我的心突然停了一拍。是啊,我也是一妈妈,换位思考,即使受过高等教育,恐怕也难拿捏好这个分寸。我故作镇定:“好的,我先来班级了解下情况,待会儿回复你。对方连“再见”都省略了,只留下“嘟---”。
我火速了解原委:原来是课间活动时,一个老实的孩子把王子陈撞伤了,“好斗”的他不肯罢休,上去就是一顿打,谁知“常胜将军”王子陈碰到了班级的体育健将,他脸上挂彩了,还挂了三道彩。虽然脸上的血迹已经干了,但刹那间我仍感受到了作为家长的那种生疼。我心疼地凑近弯下腰指着伤口告诉他:“别担心,主要是皮外伤,但要注意消毒。”后来我致电给王子陈爸,叙述孩子“挂彩”原由,告知解决措施,还表达语言欠妥。“老师,有你这样的关心和理解,我就放心了。谢谢你!”没想到,对方竟第一次用如此温和的语气同我交流。我彷佛一下子理解了刚才那不满的“嘟---”。
渐渐地,我明白了:与人相处不能因身份、年龄差异把我们自认为好的强压给别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用他们的认知,从他们的视角去思考:他们想要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接受我们认为好的东西。
用自己的认知去评论一件事,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们,学会换位思考,愿我们都能用最温和、最恰当的方式和社会相处,用最有效的办法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