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估算训练。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
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
(1)、粗心大意:学生口算时,首先必须通过观察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的符号、数据没有辨清而发生错误。如将“+”看成“-”把“6”写成“0”。
(2)、心理紧张:有些小学生在计算时,一旦教师提出了速度要求,他们无意识的错误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就是由于害怕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对而心理紧张所造成的。
2、视觉的不稳定性:一年级学生的视觉上的发育还不十分完善,因此经常会出现看错、抄错、写错或漏写的情况。
3、思维的形象性:一年级乃至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的直观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当学生抛开圆片、三角形、木棒等学具来进行运算时,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加大了,当然出错的机会也增多了。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进一步认清估算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估算能力和技能。把估算教学摆到应有的教学位置,使估算教学以及口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导教师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真组织实施、检测和考评估算教学,促进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学以致用,和谐发展。
1、目标定位原则。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知识训练目标,准确定位口算训练目标,确定口算训练内容,扎实开展估算训练,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要求、分层发展、全体达标。
2、主动参与原则。教师要在估算教学的训练中,不仅发挥教师的导向、组织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估算训练的主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估算教学与估算训练活动中,使学生的估算水平与估算能力稳步提高。
3、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教师依据估算训练需要长期抓,反复抓的特点,对小学一至六年级的估算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安排。训练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易错问题,要对症指导,反复强化,培养学生准确估算,自觉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个学期的低年级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从实际的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学生计算能力要提高,首先估算要有过硬的功夫。总结如下:
三、研究的内容和过程
(一)强化算理。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一个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从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我就十分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准备大都是学生平时喜爱的实物、图片,课堂上多让学生数一数小棒,数一数图片,用喜欢的图形记录下来,帮助学生强化数感。然后进行分一分,合一合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在掌握10以内各数的同时,为口算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初期口算的最大误区是学生不注重对算理的理解,只是记忆性地接受算式的得数。走出这个误区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教学九加几这一课时,不要急于把现成的“凑十法”灌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学具、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有的学生会数手指,还有的学生用“凑十法”来计算,只要是通过动脑动手得到的方法,都应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是我们还应将学生多种的算法进行最优化,让学生自己亲身体会到“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比较简便,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口算方法,而且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
(二)多种形式,加强训练。
1、口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利用卡片、小黑板、实物投影仪等媒体让学生通过眼看、脑算,再说出得数。而听算是利用磁带或教师直接口述算式来让学生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再说出得数。听算的难度比视算大。训练中,将视算与听算结合起来交替进行,可以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渴求和积极的的学习心理状态。
2、采用多种形式练:一年级经常化的口算训练,学生往往感到乏味无聊,没有兴趣。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产生厌倦情绪,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如:(1)竞赛性训练,如:小组夺红旗,给优胜者带红花、鼓掌等;(2)逆向性思维训练,如:()=7+1、()=5-0等;(3)活动性游戏,如:“开火车”、“口算接龙”、“找朋友”、“送动物回家”等。
(三)坚持练习:
人长说:“英语是没良心的东西,你不学它就忘。”而我说:“估算也是没良心的东西,你不练它就错”。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一分钟的口算练习,家长计时,逐渐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内达到6道题。
四、研究体会:
实践证明: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尤其是计算问题,只有在学生明白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才会提高。
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计算就能持续高效地进行。
3.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挖掘计算因素,不断地在解决问题中养成计算的好习惯。
总之,一年级学生的口算教学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口算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合理口算,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口算知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由于实施时间短和学生的年龄小,实施过程中还有不足和问题,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持续,这有赖于教师精心的指导,有目的地引导,有计划地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