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张雅静
“善于尊重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如今,我深以为然。
“听不懂话、漠然、数石激不起一层浪、无动于衷……”接班之初,全班学生的种种反应令我讶异。相处久了我发现,整个班级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小!胆小!胆小!归结其原因则在于:不自信!不自信!不自信!“战胜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容易的胜利”,如何让孩子们恢复本该有的自信心呢?日常的言语鼓励、眼神肯定,甚至课堂上的春风化雨……我尝试每一种方法,但似乎都难以根除孩子们/内心深处的“顽疾”。
直到那个完美的契机——元旦迎新歌会。当孩子们得知/要全班上台表演时,我第一次惊喜地发现全班同学的眼睛是会发光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我一直苦苦追寻的那道光。我决定:抓住机会,用“微光”以“聚光”。
从全班商讨选歌、定歌,再到练歌,我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去做,告诉他们老师永远都在!就这样,孩子们每日都在确定的小欢喜中发散着能量。渐渐地,我发现/班级里笑脸多了起来,发言的声音响了起来,教室里挺起的胸脯多了起来!自信,竟悄然间在班级里生根发芽!我欣喜于找到了我们孩子自信的生长点。但现实总爱给人当头一棒,叫人清醒。闲余,我听到了种种对我们歌声令人窒息的评价:“真的难听!”“太炸了!”“建议你们不要唱!”……听到如此评价,心痛之余,我决定与孩子们开诚布公谈一谈。我对孩子们说:“他们都说我们唱歌难听……”我等待着回应,然而教室里却异常安静,于是我话锋一转:“我偏不信,不吃馒头争口气,我们就要争个第一名。”话音落时,我竟第一次在会发光的眼睛中看到了不服输的志气。第二天一早,我发现每个孩子手中都准备了歌词,课间他们自主借班级电视机练歌;他们甚至构思过了上场的队形和表演形式……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在变化与欣喜中过着,我们也终于等来了迎新歌会。上场前,孩子们提议最后再去音乐教室练一次,犹疑间我还是答应了,可也正是因为这最后一练,我们误了场。火速入场后,孩子们依旧拿出了最好的姿态完成了演唱,看到台上每个孩子扬起的笑脸,看到他们无比认真地神情,我很欣慰,也很自责。
表演结束回到教室,我低着头一个字都没说,这时一个男生打破了安静:“老师,我们还能得第一名吗?”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你别说话!”“哪壶不开提哪壶!”大家都在责怪这个问题的不合时宜。我心中酸涩,努力镇定地说:“昨日与今日的你们真的很棒!老师很骄傲!可是,由于衔接的问题,这次你们的努力成果可能要被老师耽误了,我真的很抱歉。”没想到,惯于沉默的孩子居然都开了口:“老师,没关系的!”“老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啊?”“老师,最重要的是过程,你说的呀!”“老师,我们下次再争取第一名!”……讶异之余,几个女孩子已经悄悄走到了我的身旁,我热泪盈眶。
之后的日子里,我惊喜地发现:离开教室人走灯关无需唠叨、课后/学习互助无需紧逼、排队快静齐无需费唇舌……他们竟在不经意间再次抬高了头,做了班级真正的主人!到底是怎样的力量促使这帮孩子从胆小到自信,又到如今的自觉主动呢?思来想去,我想,是尊重吧!是尊重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诚挚的关心,是尊重让孩子们领悟到了老师内心深切的责任感,也是尊重向孩子们传递了这份责任与使命!我恍然大悟。
放下身姿,原来风景真的会不一样!亲爱的老师,让我们用“尊重”绽放“亲和力”,用“尊重”耀出“亲荷”老班圈最闪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