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之窗>>班主任之家>>文章内容
讲规矩,守原则,促进家校联运互补
五3班家长会发言稿 何三发
发布时间:2020-12-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何三发

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一、感谢参会)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百忙中、寒风里,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参会;感谢大家事再多、身再累,抽出休息的时间,与我沟通。

我今天不多说、不细讲,只想和大家一齐探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二、为何参会)

我们可谓是“彼此久有耳闻,今日始得相见”,我感到无比的幸会!幸运有此,缘于何故?我想,无非是“孩子”。

向别人介绍,你们会说:“这是我家的孩子。”

向别人介绍,我们会说:“这是我班的孩子。”

今天聚一起,我们得说:“这是我们的孩子。”

1.缘分

因为孩子相识,因为孩子相聚,这是缘分。

众所周知,所有的缘分,必有无尽的爱恨,上一秒喜,下一秒悲;有时恼恨至极,有时悔不当初。但没有办法,这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的关系。也是我们的缘分,也是我们和孩子们的缘分。

2.责任

因为孩子责无旁贷因为孩子义无反顾,这是责任

人所共知,所有的责任无不是负重前行上一秒想放弃,下一秒又坚持;有恨得牙痒痒,有时甜得笑眯眯。面对孩子,我们想得更多的是“成就”:如何去成就孩子的现在,如何去成就孩子的未来。

(三、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独行快,众行远。”一个孩子,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老师,面对着无数个家庭。为了孩子,我们唯有一起努力,不怕负重前行。这便是家校交流的意义,更是家校合作的意义。

这个意义,是建立在复杂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比如:家长既要赚钱养家,又要陪伴督促孩子,常常分身乏术;

比如:孩子既有玩的天性,又有学的天职,常常不能有效自律;

比如:老师既需教授书本知识,又需培育行为习惯。但每天与孩子相处,却只有那么几个小时。

所有的一切,无不始于美好的愿望,在达成目标之前,全方位的努力、所有人的参与都是缺一不可的。尤其需要老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的联动、互补。

(四、原则与规矩)

目标明确,任务艰巨,时间紧凑又极易浪费,合作却难以做到无缝对接,有时连起码的交流通畅都不能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一些原则性的东西,需要我们达成一些规矩性的共识。

1.负重、前行)

负重是累人的,难免有人会松懈。但我们必须明白: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是你想不想、能不能、会不会,这些都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该不该?

前行是累人的,难免有人会偷懒。但我们必须明白:可以等一等、歇一歇、停一停,这些都无所谓,尊重你个人的选择。但得清楚,你该不该这样选择

2.活该、应该)

我喜欢“该”这个字。从语文的角度来讲,它可以这样扩词:活该、应该。因此,这个“该”字,既是活该的该,也是应该的该。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做好该做的事,应该会有好的结果;不做该做的事,活该没有好的结果。话虽狠,理不糙。

(五、原则与规矩)

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就可以说下来的内容了。

1.统一思想认识)

家长朋友们,我们必须同步树立三个意识:

1. 先吃苦:学习是脱胎换骨的事,不可能轻而易举;但凡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脱胎换骨。

先苦后甜,先甜后苦,这是常理。不存在一直甜的童话,也不存在一直苦的恶果。一个好的结果,始于你的选择。选择的关键,是你的行为和你的目标,不能背道而驰。这里没有投机取巧,也没有不劳而获,偶尔的好运带不来一生的好运。所以你不必异想天开,没有那么多的好运气一直等着你。

2. 不糊涂:在将来,学习一定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现在,不学习必将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在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腔调,那是不可信的。在这个大是大非面前,犯不得糊涂,也没必要糊涂。你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去做实验,你也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去做尝试。对每一个孩子的现在负责,就是对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负责。水需要堤坝,不然会泛滥;孩子需要父母师长的教育,不然会慵懒堕落。

3. 要坚持:守底线,立规矩,讲原则;不管能不能,只问该不该;在所有该做的事中,最不该质疑、最不该放弃、最不该荒废的事情,无疑是学习。

不要质疑学习的重要性,不要放任孩子不学习的惰性。学习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就是脚踏实地的过程,就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过程,来不得半点的放纵与护短。而事实上,最容易遭受质疑、最容易主动放弃、最容易荒废不顾的事情,恰恰是学习。不学习的人现在快乐,不学习的家庭将来阻力重重。

2.提升学习能力)

指向孩子的学习,可能只是我们选择的一部分。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有决定意义与积极意义的重大事情。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只需要记住,大多数情况下:

1.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但学习能力会决定一切。

2.想学习、会学习、学习意识强烈、学习能力强大的人,一定会越来越优秀——应该!

3.怕学习、不学习、学习意识薄弱、学习能力虚弱的人,一定会越来越被动——活该!

当然,这不能绝对化。但我们不能期待孩子是大多数情况以外的人,那就太儿戏、太不负责任了。

3.家校合作共奋斗)

因此,我们理应珍惜这份缘分,必须肩负共同责任,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以同一条心,朝同一个方向: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服务孩子。

合力打造一个学习意识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大的家校合作典范,以此来更好地履行我们共同的责任,来更好地珍惜我们共同的缘分!

我的讲话至此,谢谢大家。

2020.11.27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