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大家好!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正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稳定,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90%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工作,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拖拉、懒惰。所以,对于处在习惯形成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教学很重要。只有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才能很轻松地完成作业。
2、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字迹潦草,说明他做作业时没有静下心来,匆忙地完成任务了事。这样出错的地方也就较多。作业认真与否,家长只要看看就能发现。如果家长不提出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马虎的习惯。在我们班上有一些写字很有特色很好看的小朋友,比如我们的周梓晗、吴雪涵、杜嘉睿、马玉昊、何烨菲、季诗怡、张雅楠,还有一些写字很工整的比如张宇敏、衡昱如、杨金琳、尹芊蕊。从开学到现在也有一些写字有了很大进步的同学,比如我们的康铭旭、谭海悦、杨梓桐、徐冉冉、康雨涵。尤其是我们的杨梓桐,开学我就和他说,和一年级相比,写字进步了非常多。期中考试中也因为他踏实学习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个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从他的字迹中,老师是能够感受出来的,字如其人,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认真书写汉字,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好习惯,也希望各位家长对学生的书写提高要求。
3、复习、预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预习的充分,可以使孩子在上课时积极性更高,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会更快更牢。预习的要求让孩子们写在语文上第一页,对照要求有效预习,这需要家长的提醒和督促。
三、重视家校沟通
尤其是孩子思想上的问题,有时家长说的话孩子不听,孩子一般比较听老师的话,所以可以跟老师说说,让老师跟孩子说,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也有些孩子比较调皮,对老师的话表面是很听的,而背着老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有的孩子在学校和在家是两副面孔,在学校和其他孩子闹了矛盾,往往两个人都有错,老师调解好,孩子回家以后却总是说另外一个孩子怎么样,从来不说自己错在了哪里。为了逃避家长的责骂或者不想破坏自己在爸爸妈妈心里的形象,把自己受到的委屈放大,颠倒黑白,导致家长一听自己的孩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立刻着急上火,想找另一位孩子的家长理论理论。所以,需要我们经常联系,多交流孩子的情况,双方相互配合,而不是只听孩子的片面之词来判断整件事情的对错。
做好以下工作,做到家校合一:
1、我希望各位家长不要停留在问的阶段,而是把孩子的作业检查落实到作业本上。虽然他们不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孩子爱玩的天性告诉我们,他们的学习仍离不开家长最后的检查把关。特别是语文家庭作业,每天不光有书面作业,还有口头作业。语文的学习不但要写,还需要朗读,背诵,听写,背写等。这些软性作业的完成全靠家长。
2、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尤其是平时上学的时候。一是对眼睛不利,二如果晚上看的时间太长,第二天势必难以按时起床上学,或者是上课打盹。同时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家长要予以干涉和引导。
3、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平时应注意多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要什么事情都为孩子一手包办。逐渐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比如我们班前段时间有个同学还不会系鞋带,鞋带掉了,要别人给他系,其实我们的小朋友不是不会做这些事,而是习惯了别人为他们做这些事,适当的放手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