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选取3道习题,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同时,在处理习题3时,“平均水深110厘米深的河水中,身高145厘米的小明下河游泳有没有危险?”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使各学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课后的反馈,我感到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课堂上,我的语言不够简练,讲的太多,评价语过于单薄,不够丰富;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