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
在第一课时中,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我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使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学生需要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这些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达到了读中感悟、悟中激情的目的。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得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积极讨论,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青蛙的措施。这既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又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