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作业设计课题>>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2020年9月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20-09-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褚勇奇

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

姓名

褚勇奇

学习形式

理论学习

日期

2020.9.23

来源

网络

书籍、论文名称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主要内容摘抄(不够填写另附纸)

2 · 1作业设计应满足学生兴趣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其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22作业设计应贴近学生实际

一般地,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缺少对生活的经历和体

验,而数学恰恰是一门生活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利用小学生渴望认识生活、了解生活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的属性,设计出贴近生活的作业,给学生创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笔者在教学《克与千克》时,课上,先给学生大致解释了千克与克的量词涵义,然后告诉他们“ 1 "千克可以换算为“ 1000 "克。下课后,我便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思考重量"大小"的关系。第二天上课时,我便询问学生的看法,很多学生表示越大的东西肯定越重",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持不同意见。随后,我又拿出课前准备的10克的棉花和1000克的铁球,现场叫两位同学上来体验。当同学们在看到较轻的棉花远远比较重的铁球体积大时陷人了思考。这时,我适时地告诉他们: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看似很小的东西实际上却很重,比如金银,而看似很大的东西实际上却很轻,比如棉花。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学科对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

23作业设计应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作业需具备提升学生综合水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可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经验,精心设计一些自主性和操作性强的题目。问题的答案可以是不唯一的,最好是开放性题目。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尝试,探索问题的解法,同时避免思维的片面性和单一性,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要牢牢把握“学生兴趣"、“联系实际"及“拓展思维”三个要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品格能得到提升,实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