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科教学>>数学>>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0-09-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聪利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在统筹规划第一学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的。选择教学内容时,还充分考虑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于全面落实本学期数学教学的各项目标。

数与代数部分。二年级下册已经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册教科书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结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显示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加深对相关运算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从而更好地感受计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可以用除法和加减法解决的、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之外,还安排了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用乘法验算除法,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提高计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特色内容。在学生积累了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以后,本册教材安排的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并在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起适当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原有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将得到适当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基本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更加丰富,对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要求也大幅降低,主要突出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能力。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间隔排列的两类事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认识分数”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借助直观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此外,考虑到学习难度、与一些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及学生日程生活经验的积累情况和认识发展水平,所以把《千克和克》安排在本册教学。

图形与几何部分。本册教科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一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计算方法。这个单元是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起始单元。一方面,学生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积累一些探索平面图形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的经验,从而逐步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第六单元安排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另一方面使他们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特点,拓展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步增强空间观念。

综合与实践部分。本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一次结合第三党员《长方形和正方形》安排《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及其计算方法的认识,提高测量、计算和估计不同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第二次结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安排《多彩的“分数条”》,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分数的含义,感受这些分数与1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此外,本册教科书没有安排独立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单元,但注意结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部分内容,择机让学生经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统计活动经验,体会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二、年级情况分析

年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扎实。有少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差,思维反应慢,作业来不及,需要教师督促辅导,成绩不稳定。部分学生表现出的是马虎读题,导致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在解决问题中失分比较多。其中部分学生计算时比较粗心,在计算上有待提高。在新学期里,我们将不断探究、完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使全体学生都乐学、爱学、想学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独创性,使之善于思维,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与估算;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联系现实情境理解倍的含义,能用“倍”说明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决倍比关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会用“克”、“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认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

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运用正确的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区分、判断平移、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识别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平面图上将指定物体进行平移。

能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含义,能比较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四、具体措施

1.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利用每周的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3.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阅读数学课外读本,拓宽数学的知识面。

4.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5.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6.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脑、手、口、眼同时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及创新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进    度

1

9.1-9.6

口算和估算、倍的认识(2

2

9.7-9.11

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2)、练习一(1

3

9.14-9.18

练习一(1)、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练习二(1

4

9.21-9.25

练习二(1)、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练习三(1

5

9.28-9.30

练习三(1)、乘法中间有0的乘法(1)、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1

6

10.8-10.10

练习四(1)、复习(2

7

10.12-10.16

第一单元练习(2)、认识千克(1)、认识克(1

8

10.19-10.23

练习五(1)、第二单元练习(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

9

10.26-10.30

认识周长(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练习六(2

10

11.2-11.6

周长是多少(1)、第三单元练习(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1

11

11.9-11.13

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除法的验算(1)、练习七(2

12

11.16-11.20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1)、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练习八(1

13

11.2-11.27

练习八(1)、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练习九(1

14

11.30-12.4

复习(2)、第四单元练习(2)、

15

12.7-12.11

解决问题的策略(2)、练习十(2

16

12.14-12.18

间隔排列(1)、第五单元练习(2)、平移和旋转现象(1

17

12.21-12.25

轴对称图形(1)、第六单元练习(2)、认识几分之一(1

18

12.28-12.31

认识几分之一(1)、认识几分之几(2

19

1.4-1.8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1)、练习十一(1)、多彩的分数条(1)第七单元练习(1

20

1.11-1.15

第七单元练习(1)、期末综合复习(3

21

1.18-1.22

期末综合复习(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