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科教学>>语文>>教学资源>>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文言文教学基本策略(徐爽)
发布时间:2020-04-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爽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优秀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 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渊源和根脉。叶圣陶、吕叔湘 等语文先辈曾经说过:文言文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 瑰宝,不但能提升孩子对汉语言的认识,激发崇敬之 情,同时,也能够优雅孩子的言语,丰富孩子们的语 汇,当然,对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也 是有好处的。 

策略一:以读为本,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云:读书 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朗 读,读通、读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在教材的练 习编排上,文言文课后的习题都要求“正确流利地朗 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要读得正确,借助拼音、注释把课文读正 确,注意句子中的节奏、停顿,注意朗读时要声断气 连。比如《司马光》中的“光持石击瓮破之”,课上师生 一起标注了相应的停顿:“光/持石/击瓮/破之”。尽管 句子中间有停顿,但又要引导学生读得连贯,不能一 下一下机械停顿,要声断气连。

第二,要读得通顺,文从字顺,断句合理,通畅 自然。

第三,要读出韵味,想象文章的画面,将文章的 深意和情感带入朗读之中。比如《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文中的“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在理解其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李子 怎样多?孩子们看到这么多的李子,会说些什么,又 是如何“竞走取之”?……在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读 懂课文,读出画面感。

策略二:教给方法,在主动学习中理解内容

文言文学习常常用到“翻译”这个词,那么小学 文言文要不要“翻译”?笔者认为,对文言文字词的理 解首先要防止这样两种倾向:第一种是置之不理型, 认为学生能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能把课文读 懂;第二种是字字落实型,即对课文中的每一字每一 词都不放过,古今对照逐句翻译。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中对字词的理解,对文章内 容的理解,要不走极端,适度而为,防止囫囵吞枣,不 加理解地朗读和背诵;不能拔高要求,逐词逐句翻 译;不能将注释作为考试内容。

帮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重 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哪 些方法?我们不妨看看各年级第一学期几篇文言文 课文的课后相关练习:

 

从以上罗列的课后练习中不难看出,理解课文 中的字词和课文大意需要一定的方法,课文练习提 供的方法主要是“借助注释”“讲述故事”“结合资料” “联系生活实际”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 多种方法,灵活处理。

基于教学定位,统编教材的文言文每一篇都比 较浅显,教学中不建议让学生机械理解,要带着学生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浸润在语言里,品出语言的味 道。孙绍振先生告诫我们: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 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 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 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 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策略三:强化语用,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加强语言实践,是每一节语文课的 任务和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理解,也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

例如教学《司马光》,课上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让孩子静 心去读读文中的故事,与文字直接对话,在理解课文 内容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讲讲这个故事;最后教师进 行示范,教学生“适当增加内容”“注意讲故事的语 气”把这个故事讲完整、讲生动。整节课,教师把课后 练习中的“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作为教学重点,“基于经验讲故事—读通读懂讲故 事—学着把故事讲好”,三个板块,层层推进,在理解 的基础上更关注表达,强化了语言实践。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 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 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言 文的教学同样应加强语言实践。

策略四:比较发现,在深度学习中提升思维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 容之一。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读懂 写了什么,即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与主旨,更要 把视角引向文本深处,让学生充分比较、质疑、发现, “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辨中深入学习课文,进一 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王崧舟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充分 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学会思考。

师:大家注意看,现在,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 一条线,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条线。(板书:车 ——盘盂 沧沧凉凉——探汤)想一想,为什么要 这样画?(陆陆续续有人举手)

师:不着急!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你们不妨 边听边琢磨琢磨其中的名堂。(教师范读全文,学生 倾听。)

师:这两条线这么一画,联系课文内容,你发现 了什么名堂?

1:我发现它们都是反义词。

师:哦!能具体说说你的发现吗?

1:车盖和盘盂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样子 大,一个样子小。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是一对反义词, 它们一个感觉冷,一个感觉很热。

师:目光敏锐,表达清楚,说得好!他看出了两对词 语之间意思正好相反,这是他的发现,你们的发现呢?

2:我发现第一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的样子, 第二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给人的感觉。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刚才那位同学看到的是 两对词语之间相反的关系,现在,你却看到了它们之 间相同的关系。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王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 “车盖、盘盂”和“沧沧凉凉、探汤”之间的关系,学生 发现两个词语是一对反义词,发现它们所指的对象 不一样,在不断的发现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策略五:适度拓展,在课外拓展中感受传统文化

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 文化。学习文言文重要的是感受、浸润、影响、滋养。小学文言文尽管增加了篇目,但一学期一到两篇的 文言文教学,无论在量上、课时上都是比较少的,因 此我们倡导“1+X”的文言文学习方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