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社团总结
如今这个时代,网络上流媒体众多,手机里短视频视听软件泛滥,且这些流媒体和视听软件在音乐的制作和选取上只追求“噱头”,不注重内在的养分,音乐性几乎为零。而这些所谓的“音乐”却深受当今学生群体的喜爱,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群体本该有的日常音乐欣赏。由于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很难相对辨别真正的高雅与低俗,所以我认为音乐鉴赏社团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音乐是听觉艺术,不论学生年龄大小,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来社团取名为“音乐鉴赏”,但大概由于不太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层次和状态,被糊里糊涂地改成了“世界音乐之旅”。其实不管是鉴赏还是之旅,音乐鉴赏中的一般顺序和规律不可变。
本学期,我依照中小学生音乐鉴赏的一般顺序和规律,秉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原则,以中国不同地区传统民歌为主,当中穿插了一些世界音乐及现代流行音乐风格,不少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增强。恰逢建国70周年,同时设计了一些爱国主义音乐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民族意识得到增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当今如此浮躁的社会中,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聆听一首民歌或好的器乐作品,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一学期的社团活动,不少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能够听辨出青海花儿、陕北信天游的区别,能够用听觉区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能够听辨出《黄河大合唱》不同乐章的主题,也能大致听辨出一些不同国家及地区的音乐。下学期,我希望社团进度能够在本学期的基础上加快,先将中国民歌的剩余内容完结,再让学生走进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非洲、欧洲及拉丁美洲,按顺序鉴赏这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如果还有时间,就将17世纪到20世纪整个西方音乐史变迁的过程,按时间节点将有代表性的作品拿出来让学生鉴赏。如果上述计划都能完成,那么学生的一个音乐鉴赏的基本系统就构建出来了,这一学年的社团课就没有白费。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
尽管社团活动每周按时开展,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15:30放了学就从教室飞奔上来,以为到了社团教室就万事大吉了,带着一颗浮躁的心,很难全身心进入接下来的音乐鉴赏活动。对此现象,还是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合适的方法维持秩序。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真正落实教学内容到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期待着能在社团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或音乐,但愿望落了空,即便如此,不能惯着学生,如果在社团时间给学生播放他们想要的歌曲,就是在浪费时间,那么这个课也不用开了。原则,是不会更改的。只能抓紧每次的课堂,尽可能采用不同方法和策略,从各方面入手,才有可能真正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