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根据学校要求成功开展了“小小故事会”的社团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从“敢于讲”到“喜欢讲”再到“讲得好”,从而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现对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听说方面。
听老师讲、听学生讲,听完后附相应的听记测试题,即通过听后口头填空、听后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听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为了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讲故事的同时会对故事的空白处留给学生想象、创编,对有创意的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能听的投入,听得更起劲。
让学生将当天所听到的故事,回家说给家长听,不但对故事内容有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演方面。
开始阶段,先由老师手拿故事书,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到书中有无限精彩的故事,使其也想拥有属于自己的课外书,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近而,鼓励学生课外读书,将自己读到的故事代替老师讲给同学听,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识字中阅读,阅读中识字”的体系,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读各种故事,四大名著、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等,学生已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学生积极性高,表演欲望强烈,表演的过程正是对故事的理解过程,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锻炼了其合作能力。
全班四个小组。每组可以自编自演,可以发动家长加以辅导。故事的选择由小组自己定,老师稍加指导。对于表演,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虽然里面出现点小错误,但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童真、童趣,以及喜欢表演的那种感觉。对表演得好的小组进行加星。
总之,每一个童话故事,有着其深刻的寓意。在讲每一个故事的时候,也在给学生渗透着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