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华三小师徒结对听课记录(师傅听课)
课题 | 狐假虎威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9.12.12 |
执教 | 许梦芸
| 班级 | 二(2) | 听课人 | 潘丹华 |
听 课 记 录 |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兽、爪”是翘舌音,“闷、窜、胆”是前鼻韵母,“趟、抗”是后鼻韵母,“蒙住”的“蒙”读mēng,不读méng.,齐读。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猴子、野猪、梅花鹿、害怕、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注意:”狐”的右边不是“爪”、猴的中间没有竖,威字中间不要忘了写一横。指导书写“虎、茂、威、假、鹿”。 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注意书写姿势及字的美观)
| ||||
评 价 与 改 进 |
许老师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从难句的读通再到段落的读顺,最后是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样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通畅的阅读全文铺设了梯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
课题 | 雪孩子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9.12.16 |
执教 | 许梦芸
| 班级 | 二(2) | 听课人 | 潘丹华 |
听 课 记 录 |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雪孩子》,板题并读题。 2、指课题雪孩子,问:想知道这个雪孩子是哪来的吗?引导学生去小白兔家看看。 3、小白兔在路上放了一些词语,他想请会读的小朋友和它一起玩。(再次播放课件知识树,复习生字词语) 二、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插图(1),借助课件插图的直观形象,使文字叙述的雪后美丽景色变成了真实可触的东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为深刻。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并感受这美景。 (2)这么美的景色快读给你的同桌听。 (3)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景。 (4)齐读,用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这美景。 三、细读,提出问题,尝试合作解疑 过度: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想更多的了解课文就赶快打开语文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如有问题,在书中圈画,准备提出。 2、质疑,梳理(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2-7自然段各写了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吗?……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指名分段朗读,思考提出的问题。 4、研究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组内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精读,自读自悟,,尝试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1、指读2、3自然段,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播放课件插图(2),感受雪孩子的美丽。2、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播放课件插图(3)图文对照,使学生能深刻体会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3、指导朗读。你能用朗读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 (1)自己读。 (2)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3)指名读。 (4)引读 | ||||
评 价 与 改 进 |
许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
丽华三小师徒结对听课记录(徒弟听课)
课题 | 纸船和风筝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9.12.19 |
执教 | 潘丹华
| 班级 | 二(1) | 听课人 | 许梦芸 |
听 课 记 录 |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词语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幸福 快乐 漂流 飘荡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3.指名读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研读第2-6自然段 1.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请大家读读2-6自然段,看谁能先找到答案。 (1)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指名说(一句话:是纸船和风筝让它们俩成了好朋友。) 2.重点学习第3第5自然段,感受“乐坏了”。 (1)当小熊和松鼠拿到纸船和风筝的时候分别有什么表现呢?(指名说) 课件: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A.引导朗读是呀,小熊拿起纸船一看,引读——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引读——也乐坏了。 B.“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是呀,小熊和松鼠都乐坏了! (2)指导朗读,体会小熊和松鼠高兴的心情。 A.(出示插图一、二)从图上哪里可以看出小熊和松鼠乐坏了?(引导看图说话:动作表情: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手舞足蹈,很开心,很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B.多快乐的小熊和松鼠呀!现在,你们就是小熊,就是松鼠,你们能把自己的快乐读出来吗?(自读,指名读评议) 3.什么原因让小熊和松鼠这么高兴?指名说。 出示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再仔细看看这两段文字,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松果、草莓、纸条、祝福) (2)是啊,他们还收到了对方的礼物和祝福呢。下面,男同学读小熊的话,女同学读松鼠的话,我们一起来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吧。 4.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们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2)把这两个字换一换位置,可以吗?为什么?(在水里漂用“漂”,在空中飘用“飘”。) (3)教师小结:你们真聪明。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4)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请你把他们送回家吧。 出示 漂 飘 黄叶在空中( )荡,好像蝴蝶飞舞。 荷花灯带着我们的祝福顺水( )流。 彩旗在空中( )扬,真( )亮!(漂的读音) 一阵春风吹过,桃花纷纷( )落下来。 (二)研读第7-11自然段 过渡:大家不仅学习认真,词语运用也准确恰当。 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可是,有一天,他们因为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出示句子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此刻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同学们读读7-11自然段吧! (1)出示第8、9自然段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段。(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既然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采访一下小松鼠和小熊。师:小松鼠你好,你为什么这么不高兴?你为什么还折纸船呀? 小熊你好,我知道你和松鼠吵架了,你怎么还扎风筝呀? (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4.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2)松鼠再也受不了,那他受不了——生往下接答(生汇报:感到孤独、思念、没有友情、失去朋友的痛苦) (3)于是,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 a.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b.齐读。 c.想象:纸船顺着溪流漂走了,松鼠会想什么? (4)他们和好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5)我们都为他们俩合好而感到高兴,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松鼠也很高兴,可他为什么哭了呢?(因为小熊愿意和好) (6)就这样,一场误会消失了,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段。 三、赠送“幸福”,感情升华
| ||||
随 笔 反 思 |
潘老师创设情境,体现及文本本身的文化价值,为学生营造一种恬静,亲切的氛围。学生在读文时,会有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猜读生字的现象,教师在这里有意识将生字从一个大的语境过渡到小的语境,逐步增加难度。
|
课题 | 风娃娃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9.12.26 |
执教 | 潘丹华
| 班级 | 二(1) | 听课人 | 许梦芸 |
听 课 记 录 |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看是什么: 抓不住他的身子,看不见他的影子, 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动房子。 2.说说为什么猜“风”?你喜欢什么风?谁愿意说一说?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到底写了“风娃娃”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 2.组织同位互查认读情况,读字、读词,再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3.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谁愿意把自己最想读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组织开火车读课文,提出要求,大家边听边想: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哪几件是好事,哪几件是坏事? 5.(读完课文)现在你可以和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读(听)课文后知道了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坏事。 反馈点拨:交流后组织学生反馈,教师给予积极评价。根据学生反馈进行点拨与强化。教师板书: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 三、小组合作,分块研读,感悟明理 1.同学们真聪明,读了课文后就知道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坏事。那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在课文中找一找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小组内先自己找句子练习读,再读给小组伙伴听。 (2)读后在组内互相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学习。 2.(反馈与点拨)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利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读得真好,还有谁找到了重点词句来试一试?我发现你有几个词读得比较重,为什么这样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 3.学习交流“做好事”板块。 师:风娃娃来到哪些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指名答。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断断续续”,做动作理解“吸”“深深地吸”,用“表示”练习说话。) 教师范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风娃娃帮人们做了好事,人们很高兴,风娃娃的心情怎样?分男女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以后,心里怎样想的?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谁来读读这一段? 4.学习交流“做坏事”板块。 师: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风娃娃又来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反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无影无踪”“伤心”“责怪”等词语的意思。) 同一小组的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 师:风娃娃听到人们责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他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吗? 师:谁能把风娃娃的伤心、委屈读出来? 师:我们大家能不能帮风娃娃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呢?如果风娃娃来到你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反馈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受,明白其中的道理。) 5.进一步练习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上台展示朗读,挑战比赛读。(评出本节课朗读小能手。)
| ||||
随 笔 反 思 |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己钻研课文,学懂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作用是成为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帮手。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接着又问: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