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个学期在忙碌中悄然流逝。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工作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将“统编版教材校本化培训”做为校本教研的工作重点,将“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和课堂常规的训练”作为关注点,将“基本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养成”作为教研主题,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结合,理论学习和“下水”实践相联系,立足岗位,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统编版教材,多种形式落实校本培训
统编版教材突出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要素,凸显秉承“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每个单元,每一课都贯穿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均衡递进;每个单元都有两至三个“训练目标”,目标还要落实在课后的思考题。从纵观上看,语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等方面,统编版教材都系统规划统筹目标序列,力求做到目标精准,体现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发展性。
我们的校本培训,正是基于对统编版教材的分析,结合学情,将“基本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养成”作为教研主题,组织全体教师“学理论、磨课堂、比设计、说教材、理结构”,多次或集中或分散的学习活动,旨在促进老师钻研教材,磨炼课堂,提升教学水平。
(一)多渠道夯实理论基础,提升语文素养
1、专题阅读,夯实理论素养。
开学伊始,我们就向全体语文老师传达了区工作要求,明确将“统编版教材”作为校本教研培训的重点。我们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了温儒敏教授的《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一文,分组学习了伍新春教授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让大家对教材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青年教师,除了优选文章的理论学习,我们还结合青年教师成长营的培养计划,要求他们围绕教材的“单元结构”、“核心素养”等相关话题,选择一部分有启发意义和价值的学术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文章学习。
雨荷讲坛,分享点滴收获
本学期,我们开展“雨荷小讲坛——师说”活动。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老师,分别围绕“统编版教材”的单元主题、核心素养、习作、课后习题等内容,分享自己的教学小妙招,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与收获。这种形式帮助不同年段的老师了解了其他年级教材的目标、任务和重难点。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青年教师学习成熟教师的经验,成熟教师学习青年教师的新视角,在互帮互助中提升教材的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落实统编版教材的培训。
3、视频学习,内化基础理论。
我们采用观看优秀课堂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要求教师结合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中的案例,基于理论学习的基础,尝试用案例解释理论,用理论指导案例重建。比如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我们按照年段目标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二年级借助图片等讲故事,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落实复述的训练目标,在方法的运用中不断提升训练目标。又如我们针对《语文园地》的知识点,要求各年级老师整理出相应年级的语文训练要素,再由教研组长汇总成总表供大家日常教学使用,这些语文要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螺旋上升,让教者有抓手,学者有目标。
4、下水实践,理论指导实践。
利用“教研课”,让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例的方式来呈现本年级对于理论的认知和思考。本学期,我们强调各年级严把“课堂质量关”。一节教研课的产生,必须经过“执教者说课——年级组内磨课——大组展示研讨”的过程,听课者将听课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落实上,力求做到听后评课有侧重、有提升。
5、外出学习,开阔视野
本学期,语文组除了组织老师参加各项校本培训,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观摩活动。本学期,组织各年级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级统编版教材课堂观摩活动,安排教师参加博爱集团联盟校联校教研活动等。参与培训学习的老师还经常拍摄一些现场的图片资料发送到语文群,供大家学习借鉴,使市区专题研讨成果的效益最大化。
(二)多种形式展示课堂,教材研训落到实处
1、同课异构,收获成长
十一月,语文教研组开展了青年语文教师同课异构展示活动。李倩倩老师和徐爽老师同课异构执教《比尾巴》。两位老师面对同一篇课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准备了充满童趣的教学用具,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以及与学生之间轻松的互动为我们呈现了两堂各具趣味、别开生面的教学课。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既为执教老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舞台,也为其他老师创设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积极参与区域活动,联盟校舞台展风采
九月,张雅静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了“博爱教育集团联盟校联合教研活动”。为了能高质量的完成此次课堂展示活动,她反复研究《盘古开天辟地》这篇课文,通过多种渠道对统编版四年级教材做详细分析,语文团队帮助她一起备课、磨课,经过多次试上、修改,最终张老师以其成熟自如的教态,较好的语文基本功,获得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的肯定。她的课堂,也从侧面反应出整个语文团队在校本教研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3、以赛促教,磨炼青年教师基本功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结合区“青年教师评优课”的选拔,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比赛”和“校评优课说课”比赛。赛前,语文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青年教师进行教材解读培训;比赛时,全体老师认真听、用心评,针对选手们的问题一一给出宝贵意见;赛后,青年教师有反思、有总结。我们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磨炼青年教师基本功,提升教材分析能力。杨伟旗老师、丁家恬老师和许梦芸老师获校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蒋莉老师和崔颖老师获校说课比赛一等奖。
(三)及时做好质量分析,查漏补缺提高成绩
本学期,我们根据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将每月的质量检测内容定为“阅读专项检测”。各年级组统一出练习,统一时间检测,集中批阅,将练习中反映出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方面的问题,做好交流反馈。这些阅读检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既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也是我们解读统编版教材“核心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导向。在期中检测过后,我们还以年级为单位及时做了详细的质量分析,并集中交流。大家分析题型,查找错误原因,对统编版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有了更深的体会,尤其是对如何落实教材中的“语文能力”有了更适合学情的解读。
(四)开展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活动。
1、基于语文学科能力的“雨荷小讲坛”
本学期的“雨荷小讲坛”,将开讲内容定为“讲述语文书里的故事”,引导同学们关注语文书里感兴趣的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等内容。二年级的同学结合“快乐读书吧”,讲述了四个精彩的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同学结合“阅读策略单元”中的阅读方法——预测,边讲故事边预测,将活动现场推向了高潮;四年级的同学把目光投向了“习作”,将自己的亲人同学和动物联系起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人物特点,引得听众哈哈大笑;五年级的同学自编自导把课文改成情景剧“讲”给大家听,讲有讲的乐趣,听有听的收获。
活动中,共有44名同学登上“雨荷小讲坛”荣获“最佳开讲人”和“优秀开讲人”的称号;13位老师被评为“最佳指导老师”和“优秀指导老师”。
2、首届“雨荷杯”作文比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区“作文比赛”的要求,语文组在十月初组织开展了我校首届“雨荷杯”作文比赛。雨荷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写家训、抒情怀。六(3)班的吕欣然获市作文比赛二等奖,四(1)班的郭一平获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3、“经典诗词满校园 爱国情怀润心田”经典诵读活动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经典诵读,无疑是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之一。
12月30日下午,语文组开展“经典诗词满校园 爱国情怀润心田”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中,全体学生和语文老师积极参与,以诗词诵读、音诗画、小古文吟诵等形式演绎经典爱国诗文,表达了对祖国、家乡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朗朗上口的《弟子规》,慷慨激昂的《木兰辞》,委婉动人的《春江花月夜》,气势恢宏的《少年中国说》,亦吟亦唱的《游子吟》,旷达豪放的《家国情怀记心中》,深情款款的《可爱的中国》,每一个诵读,都能看出语文老师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上付出的努力和成果。
二、一年级拼音教学和课堂常规的训练
一年级的教学和常规管理是我们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关注点。本届一年级配备了两位教学优秀、常规管理出色的成熟老师:周华芹老师和邱硕元老师,还配备了两位新教师,李倩倩老师和徐爽老师。两位老师虽然刚工作,但是有想法肯钻研,课堂教学成熟老练,可以说整个师资力量是比较优秀的。
1、好习惯 益终生——一年级课堂常规展示活动
为了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夯实学生的习惯培养,10月12日下午,语文组开展了一年级课堂常规展示活动。
一年级四个班的师生展示了10分钟的课堂教学,上课前,老师们利用口令儿歌让孩子们迅速安静,集中注意力,等待上课;课中,老师们用口令和游戏让同学们规范、专注地听说读写,关注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习惯。课后,孩子们在口令声中学习快速整理桌椅和文具。整个展示活动,学生精神饱满,师生之间口令熟练而又呼应自如。可以看出,一年级老师抓好常规,培养好习惯的意识很强,而且落实到了日常。
2、拼音大闯关,你我来挑战
12月24日,一年级举办了“拼音大闯关,你我来挑战”活动。本次闯关活动设置了四个不同的情境:秘密花园、可爱甜品屋、开心农场和礼品中心。每个情境里安排了一个闯关游戏,分别是“花瓣辨辨辨”“甜甜圈跳跳跳”“农场劳动忙忙忙”和“运气盒子拆拆拆”,它们涉及拼音四大板块:声母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声调的拼音词语和带声调的拼音句子。一年级孩子们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拼音学习,在如此新奇快乐的挑战中个个摩拳擦掌、大显身手。
在情境中体验拼音闯关,争做“拼音闯关小勇士”的活动既检验了孩子的拼读能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拼音的情况,有效教学燃情助力。
3、一年级笔画验收
1月6日,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笔画验收”活动。它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基本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能做到恰当摆放,横平竖直写得有模有样。看得出来,他们在平时的书写上下足了功夫,验证了那句话:要想成功,先下苦功!
三、不足与努力方向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我们不能选择学生,不能选择家长,唯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语文老师必须对课程目标、年段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在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备好学情,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学生的更快发展。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青年教师平台少,基本功还需多加打磨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更离不开竞赛。竞赛能让青年教师在差距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压力中督促自己不断钻研和进步。语文组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共有11位,但是参加过基本功并获奖的只有一位,执教过区级课的只有两位,其他成员亟需锻炼展示的舞台。这也是我们在青年教师培养上的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以后还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教材、学课型范式等。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