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风娃娃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19.12.26 |
执教 | 潘丹华
| 班级 | 二(1) | 听课人 | 许梦芸 |
听 课 记 录 |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看是什么: 抓不住他的身子,看不见他的影子, 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动房子。 2.说说为什么猜“风”?你喜欢什么风?谁愿意说一说?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到底写了“风娃娃”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 2.组织同位互查认读情况,读字、读词,再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3.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谁愿意把自己最想读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组织开火车读课文,提出要求,大家边听边想: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哪几件是好事,哪几件是坏事? 5.(读完课文)现在你可以和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读(听)课文后知道了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坏事。 反馈点拨:交流后组织学生反馈,教师给予积极评价。根据学生反馈进行点拨与强化。教师板书: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 三、小组合作,分块研读,感悟明理 1.同学们真聪明,读了课文后就知道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坏事。那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在课文中找一找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小组内先自己找句子练习读,再读给小组伙伴听。 (2)读后在组内互相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学习。 2.(反馈与点拨)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利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读得真好,还有谁找到了重点词句来试一试?我发现你有几个词读得比较重,为什么这样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 3.学习交流“做好事”板块。 师:风娃娃来到哪些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指名答。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断断续续”,做动作理解“吸”“深深地吸”,用“表示”练习说话。) 教师范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风娃娃帮人们做了好事,人们很高兴,风娃娃的心情怎样?分男女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以后,心里怎样想的?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谁来读读这一段? 4.学习交流“做坏事”板块。 师: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风娃娃又来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反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无影无踪”“伤心”“责怪”等词语的意思。) 同一小组的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 师:风娃娃听到人们责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他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吗? 师:谁能把风娃娃的伤心、委屈读出来? 师:我们大家能不能帮风娃娃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呢?如果风娃娃来到你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反馈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受,明白其中的道理。) 5.进一步练习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上台展示朗读,挑战比赛读。(评出本节课朗读小能手。)
| ||||
随 笔 反 思 |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己钻研课文,学懂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作用是成为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帮手。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接着又问: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
|
2019.12师徒结对听课记录
发布时间:2020-01-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梦芸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