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七、八单元部分内容教学反思
《森吉德玛》,由于歌曲旋律优美,足以打动学生,故有的学生在初听的时候就忍不住跟唱。这种情况究竟如何更好地应对和引导。如果在学生听完一遍后直接让学生研究歌曲节拍、歌曲中特殊记号,或直接让学生找歌曲由哪几个音构成,会有些生硬无趣。应思考如何巧妙衔接让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兴趣。此时,应该坚定秉持音乐学习中的“顺序性”原则,根据六年级的学生特点,不刻意追求形式和流程,既然学生跟唱的兴趣已体现出来,就把平时的“模唱歌谱”环节省略,直接进行“听唱歌谱”,并同时让学生在唱的时候找出歌曲中有哪些不同的音。唱完歌谱之后,歌曲调式也能够初步认识了。在歌曲目标基本达成的时候,配合教材中的管弦乐版本,与之前第五单元的海南黎族民歌改编成歌曲相呼应。
《苏格拉的蓝铃花》,歌曲节奏较复杂,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应找准时机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再逐一解决。如基本贯穿歌曲的弱起、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虽说最终两段歌词学生的完成度还是可以的,用的时间还是有些长,应思考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改变无休止的重复练习,多进行有效歌唱练习。至于什么才算是有效练习,作为教学人员,在学生唱完每一遍后要给出相应的、学生能够接受并做到的指导,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硬塞”转换为“自己学”。
《七色光之歌》,在初听歌曲时就有学生反映以前听过歌曲,经询问歌曲为学校曾经某个时段的铃声。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歌有一定程度熟悉,在教学难点的解决和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弊大于利。这些弊端具体体现在演唱歌曲时音量比平时陌生的歌曲要大;同时,自动忽略了歌曲中本该注意的一些特殊符号以及节奏。既然现实情况如此,可以顺势让学生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双声部合唱。正常人听歌曲都会注意到旋律,小孩子也一样,所以歌曲中的低声部往往被忽略了。将低声部作为学生眼中的新内容,按照模唱听唱填词完整唱的大致流程,让他们对歌曲有一种新的认识。在低声部基本处理完之后,再按照合唱教学的步骤逐步解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