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文章内容
2019.11.12师徒结对听课(徒弟听课)吕倩
发布时间:2019-11-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吕倩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科

数学

时间

2019.11.12

执教

 

王远东

班级

四(1

听课人

吕倩

 

 

 

 

 

 

 

 

 

 

一、导入:

小芳家栽了很多果树,同学们想去她们家的果园参观参观吗?好,那就随老师一起去小芳家的果园看看。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例1

1.显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问:从小芳家的果园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上?(指名说已知条件)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已知信息整理一下,好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小芳家一共栽了哪几种果树?

所以我们要写出哪些关键词语?(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桃树 杏树 梨树)

再看桃树栽了(3行),要写出关键词(3行)。(板书;3行);

每行(7棵),要写出关键词(每行7棵)(如果学生回答只写“7棵”,则引导质疑:如果只写“7棵”在这里,能清楚的看出是“总的有7棵”,还是“每行有7棵”吗?所以关键词要怎么写?)。(板书:每行7棵)

杏树有(8行)(板书:8行),每行(6棵),(板书:每行6棵)

梨树有(4行)(板书:4行),每行(5棵),(板书:每行5棵)

既然来到果园中,热情好客的小芳免不了要拿水果来招待我们,那么,桃、杏、梨三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两种?(学生自由发言)

当有学生说到喜欢桃、梨时,适时引入:哦,小芳和这位同学一样,也喜欢吃桃和梨,那你们能结合有关信息,提出一个涉及桃树和梨树的数学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

当学生提到“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时,教师一边谈话“他的问题提得好不好”,一边把该问题的纸条贴在黑板上。(如果这一问题是一开始就有学生提出,则多让学生提几个,若已有较多问题后才出现,提问就可停止)

谈话: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提了这么多问题,但我们时间有限,就不全部解决了,来看看其中这个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同学们都充满信心,将来的事业一定会很成功的!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谈话:那就请同学们看着这个信息表,分析分析它们的数量关系。思考一下,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先算什么?

指名回答,若不完整则其他人再补充,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先算出桃树的棵数和梨树的棵数,再算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3.列式计算

谈话:根据刚才所说计算步骤,你们能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并板书算式: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指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

4. 思路多样化(从问题想起)

1)从问题想起,整理信息

谈话:大家看这个信息表,我们在列这个表的时候,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从条件想起)

我们整理出来的信息全部用上了吗?那为了不做多余的事,我们除了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什么想起?(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从问题想起)

谈话:请大家与老师一起来从问题想起,把信息整理一下,好吗?

引导整理,谈话:

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得先知道什么的棵数?所以我们要写出关键词语(桃树  梨树)。(板书:桃树  梨树)

然后已知桃树栽了(3行),写出关键词(3行),(板书:3行); 每行(7棵),写出关键词(每行7棵)(如果学生回答只写“7棵”,则引导质疑:如果只写“7棵”在这里,能清楚的看出是总的有7棵,还是每行有7棵吗?所以关键词要怎么写?)(板书:每行7棵)。

梨树有(4行)(板书:4行),每行(5棵),(板书:每行5棵)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谈话:看着这个列表,你们能列式计算吗?

指名回答,板书算式,集体订正: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5. 检验作答

谈话:我们已经算出了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想知道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就得进行(检验)。

让学生先独立检验,再指名全班交流。

经检验答案正确,然后做什么?(作答,学生口答)

6.小结揭题:

谈话: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请大家看看我们整理好的这些信息,它们显示出来的样子与统计知识中的什么最像?(学生齐答)

谈话:对,我们就把列出表格来整理已知信息的这种方法称为“列表法”。对比一下表格信息与大屏幕上的文本信息,你喜欢文本信息呢,还是喜欢列表信息?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小结:对,列表不仅起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能直观、清楚地显示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有时甚至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会的本领——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列表法。(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二)尝试运用

1.桃树和梨树哪种多?老师想知道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口答)

2.小芳的爸爸妈妈两人都喜欢吃杏,所以呀,他们家栽的杏树是三种果树中最多的。你们能算出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吗?仿照刚才的方式,请同学们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思路,先列表整理已知信息,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练习,交流订正(整理信息;确定先分别算出什么,再算什么;算式及答案)。

(三)反思

1.问: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想一想,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3)引导归纳:刚才老师出示这些题目后,第一步是让大家做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归结板书:审题),在审题、弄清题意这一步,要明确题目的什么?(已知条件和问题)

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后,接下来要做什么?(板书:分析数量关系)为了分析数量关系,刚才我们在明确果园图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列表法整理好信息后,老师提了什么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确定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干什么了?(板书:列式计算)

要知道答案是否正确,我们必须怎么样?(板书:检验)经检验答案正确,就可以(作答了)。(板书:作答)

2. 谈话:为了在一个解决问题之后得到本领的提升,在解决了问题后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件事,就是正在和大家回顾讨论的这些,它叫做反思(板书:反思)。我们继续反思: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哪两种思路(或者说思考的方式)?

指名回答。(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如果信息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整理和分析?(列表、画线段图等)

三、巩固练习。

1.过渡:我们幸福小学因为师生人数不多,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比如我们四年级就只有一个班。但有的学校因为学生比较多,他们一个年级就要分成好几个班,比如小芳所在的春江小学,他们光三年级就有3个班,我们一起去他们学校看看,好不好?

 出示P581题。

1)审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请同学们要么从条件想起,要么从问题想起,仿照前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列表整理题中条件,再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订正。(先分别算出什么,再算什么;算式及答案)

2.过渡:现在已经是深秋季节,天气开始变冷了,我们都换上了长袖衣服,不再像夏天那样只穿件短袖的。小芳们班的江老师因为长袖衣服少,他就去服装店买了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然后他看到因为换季打折,夏天穿的衣服比较便宜,打算买点明年穿,于是又买了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你们能帮江老师算算,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吗?(边口述边用“班班通”出示P582题)

1)学生独立列表整理、解答。

2)交流订正(明确两点:先分别算出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四、总结

数学王国宽无边际,里面可以学到的本领无穷无尽,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列表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哪些方法、策略?大家下去思索思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同学们,再见!

 

 

 

值得学习的亮点:

1、环节有层次性

2、提问语言的针对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