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单元主题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黄蓓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强调围绕某一主题意义,综合考虑语言、文化、生活等知识,以单元任务为载体,整体设计和规划学习进程,使学生围绕主题交流思想、分享经历,促进认知迁移,发展其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及文化品格。
[关键词]单元主题;核心素养;任务设计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最受关注的热门问题。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林崇德,2016)。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可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学习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完成语言内化的过程。阅读任务正是语言内化过程的一个载体。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受限,视野狭窄,思维单一,缺乏课程设计和资源整合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多是按照课本、配套教学资料、测试试卷等开展教学。还有很多教师不知如何依据学情和核心素养理念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每课时的任务活动呈现模式化,表层化,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缺乏结构化和立体化设计,语言学习与主题意义割裂,思维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存在“贴标签”等问题。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单元主题任务教学设计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以学科育人的思想整体规划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意识、培养学习能力。
“单元主题”不等同于英语课本中的单元话题或章节标题,而是在梳理和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参考核心素养要点,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所提炼出来的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核心思想和内容任务。单元主题设计的任务强调单元各课时间的情境、内容、任务和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笔者以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A healthy diet 为例,探讨小学英语单元主题人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该单元紧扣健康饮食这个话题,但各板块较为零散,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单元主题可以将零散的板块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学习链”。教师打破课文原有的板块,重组教材,挖掘单课主线,明确课时主题,同时连接各子课时主题,将其聚拢于整个单元主题(见图1)。各课时的教学遵循整体性、延续性、层次性的原则,教师循序渐进把握好课时与课时之间的递进关系。
(图1)
单课时以一个主题推进能避免课时之间的重复与脱节,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进程中体会情感价值,培养学习方法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确定了主题、情境和教学内容后,要通过具体的教学任务来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任务聚焦主题内容,帮助学生整体建构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语言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果。
一、直观图示促思维挑战
思维可视图是用图示来展示概念和思想,它以直观的方式表明概念和想法是如何组织、相关关联的。它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工具。
1、思维导图理知识,激活已有经验
本课的词汇以食物为主,学生前几年的英语学习中学过了许多食物词汇但没有进行有机的整理。因此在预习任务中,教师让学生搜集各种食物类单词,并尝试用喜欢的形式把单词分类。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呈现给学生一些思维图示的方法引导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见图2)。在汇报分享时,有的学生以food,drinks,snacks,sweet food等食物特性进行分类;有的学生从词性进行分类,如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有的学生从中西方饮食的角度把单词进行了分类。此项任务中不仅激活了学生已有经验或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厘清词汇的种类、特性等,这项作业有助于将大量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思维过程,从而达到了记得牢、易提取的效果,提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活动富有思维性、挑战性、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课堂,在课堂中与同伴分享,为文本的学习扫清了词汇的障碍。
(图2)
2、图示梳理文本,发展阅读策略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利用思维可视图引导学生带着阅读目的去阅读文本,筛选与阅读目的相关的信息。例如,在本课单元的第二课时主题情境为:How is Mike/Yang Ling’s diet?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不困难,但学生有时会纠结于个别的单词的含义、未能从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阅读理解主人公的饮食是否健康合理,说出自己的观点及建议。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关注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给出建议。在本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通过朗读完成主人公的饮食小卡片。(见图3)学生通过梳理,了解两个主人公的三餐饮食,了解基本信息。
(图3)
经过第一遍朗读,学生能对照卡片说出主人公的三餐饮食,但是对于细节的信息没有掌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找出主人公所吃食物的数量,学生细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的量词,完成以下记录任务单:
Name | a lot of | some | a little | a few |
学生在以上两个任务中梳理、提炼了文本的基本内容,学生能根据图示上的关键词复述出文本的关键信息并进行内化理解。接着,教师提问:Does Mike /Yang Ling have a healthy diet?部分学生能从饮食卡片与表格中发现主人公的饮食问题,但有的学生还不是很清晰,因此,教师呈现两个食物金字塔的空白框架(见图4),让学生合作完成他们的食物金子塔结构图,然后把它与健康的食物金字塔进行对比,从而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与建议。
(图4)
思维可视图是培养与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工具。如果教师能使用思维可视图系统培养学生的阅读,那么,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就有了“可视”的路线图(徐蕾,2017)。教师通过三次不同的思维可视图任务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思维可视图的帮助下理解文本、内化知识、反思评价。
二、乐趣任务促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认知主题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内容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在任务设计中,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求知、探索的过程。
1、分层任务,激发学生挑战欲望
本课的第一课时中,教师以What is a healthy diet?为主题情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看图、欣赏健康饮食的视频等方式了解健康饮食的金字塔结构。在巩固环节,教师用三个星级小任务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见图5)。第一个小任务是图文并茂的,引导学生看图片写出食物的单词,第二个小任务是把这些图片合理地放入食物金字塔中,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及形成建立饮食的概念。第三个小任务是通过语段的方式呈现健康饮食的方法,让学生填入合适的量词,把语法融入真实的情境中,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三个任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学生通过挑战对单元主题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星级的任务方式激发了学生挑战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图5)
2、情景延伸,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语言总是在一定情景中使用的。如果学生能在相对完整的、真实的情景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程晓堂,2009)。本单元的第二课时的主题情境为How is Mike’s/Yang Ling’s diet ?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建构了主人公的饮食习惯,并针对他们的饮食给出一些建议。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辨,提出Does Mike /Yang Ling have a healthy diet? Why?学生围绕话题,能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例如有的同学说:Mike doesn’t have a healthy diet because he doesn’t like eating vegetables. He only drinks a little water.有的学生说Basically,Yang Ling has a healthy diet but she should eat more vegetables.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仅仅是只言片语,还未能有逻辑有条理、完整地进行输出。因此,在读后阶段中,教师延续了文本情景,用“我做小小营养师”这个任务让学生充分思考如何将要表达的内容更加有条理、多角度的呈现,并完成一份给主人公的营养报告(见图6)。学生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非常感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教师引导学生从What ,Why ,How三个维度全面地思考问题,同时为了让学生语言输出更加连贯与丰富,教师给学生一些语言结构的支撑,让学生的表达更加多元丰富。学生从语言表达转向书面输出,从而实现语言的深度内化。
(图6)
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任务汇报如下:
I think Mike can have a healthier diet. Here’s my advice for him. First, he should drink more water every day. Mike doesn’t like drinking water it is not so good because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When we don’t have enough water,we will be ill. Secondly,he should eat different kinds of vegetables and fruit.Mike doesn’t have enough vegetables and fruit. Vegetables and fruit give us vitamins and energy.Finally, Mike should have less sweet food. There is too much sugar in sweet food .If he has too much,he will have a toothache and become fat. He can eat a little at a time.
在完成任务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分析、归纳、评价等思维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专注于探究、寻找相关信息、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三、多维实践促语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在于运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开展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能力。(教育部,2012)。学生对于动手实践的内容总是充满兴趣的,因此,教师要改变最常见的如抄写、做练习等书面任务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
1.调查实践,挖掘主题内涵
调查实践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布置这类任务重要的不是调查统计结果的精准性,而是要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本课的第三课时以My friend’s diet为主题情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来了解朋友的饮食习惯(见图7)。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习自主提问,问卷设计好后,再分发给自己的朋友完成,最后对问卷信息进行分析、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
(图7)
这项作业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调查不仅仅停留在问两个简单的问题,而是通过真实有意义、细致的问题把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勾连。这项任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当学生有了真正的思考时,在设计选择题的选项时会把很多可能性都写了出来,思考问题很全面。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思考与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这项调查也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的素材,为语篇输出提供了真实的素材。以下是教师搜集的部分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问题:
在这项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需要展开讨论、甄别筛选、合作互动,这些事件活动拓宽了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内化了文本语言知识,积极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2. 联系实际,关注学以致用
英语课上要将枯燥的语言知识教学变得鲜活生动,教师不仅要关注其形式,更要关注其对学生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的意义,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单元话题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在实践体验中对单元内容进行意义建构。以本单元的第四课时How is my/my family’s diet?为例,基于前几课时的学习,学生能进行比较完整地语言输出,因此本节课中学生畅谈了自己及家人的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在读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为家人设计理想中的的合理、健康的菜单,并向父母介绍设计的菜单。学生在设计菜单时不仅内化了所学语言,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而且锻炼了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周末试着和父母一起完成买菜、做菜、选择健康的饮料、食物等。这些作业虽然表面上看似与英语学习无关,但却能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发现学生真实的生活问题,从而为语言学习找到真正贴合学生需求的内容支持,促进学生用英语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真实的表达,实现语言、思维、品格、问题解决能力的协同发展。当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进行了对接,将语言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了融合时,该单元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四、巧用素材,提升文化品格
英语教学应是在文化教育的辅助下进行的语言教学,含有文化信息的英语教
学既能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拓展视野,开阔思想,两者相辅助,共同发展(徐红,2018)。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开展文化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开阔文化事业,增进对英语国家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1. 善用文本素材,开阔文化视野
教师第五课时的主题为Let’s know some culture,教师从教材中文化板块入
手,和学生谈论中西方早餐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中西方早餐的词汇,教师基于文本,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谈谈自己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以下任务单(见图8)学生完成后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图8)
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素材,基于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让学生多角度了解文化差异,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文化交流中增加对外国文化的包容意识。尽管有的学生在表达中不能完全用英语,但是学生经历了这一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搜集网络素材,培养全球文化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网络资源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在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理解的同时,还
使学拓宽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路径。借助网络资源,在作业中渗透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本单元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单位从网络中搜集有关各国代表性的美食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资料。学生通过网络素材搜集到了许多信息。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不同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合作成果。学生有的用PPT介绍,有的用小报呈现,还有的用微视频展示。学生在文化交流中树立自信,从而促进其文化品格的提升。
总之,教师设计活动任务的过程是对自身教学情况的反思及对教学理念的再次学习。只要教师能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深入研读文本,创造性地进行任务设计,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内化于心,将基本要素渗透到任务设计中,基于单元主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逐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养成。
参考文献
程晓堂. 2009.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崇德.2016.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红.2018.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3) :46—51.
徐蕾.2017.思维可视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0) :11—17.
译林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供三年级起始用)六年级下册 [T]. 南京: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