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作业设计课题>>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10月作业设计理论学习(高琦琳)
发布时间:2019-10-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琦琳

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

姓名

高琦琳

学习形式

自学

日期

2019.10.10

来源

知网

书籍、论文名称

 关于课后作业的研究综述

主要内容摘抄(不够填写另附纸)

布置课后书面作业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课后作业究竟是一笔财富还是一种负担,取决于我们怎样使用它。笔者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课后作业研究的大量文献,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很少,大部分研究和调查来自国外。这些研究和调查大都认为,课后作业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在校学习的限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拓展学习资源、调整学习策略、养成良好习惯。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而得出的一些结论,对于校正我们认识中的一些偏差、廓清一些基本概念,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拟通过研究综述的方式,介绍有关学者关于课后书面作业研究的一些基本观点。

一、作业形式:类型不同,作用亦不同

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是两种最常用的书面作业形式。课堂作业可以分为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学习中心作业等,其意义在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监控和适当干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准备此后的教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后书面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或者研究,更好地理解所学观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简单地说,课后作业是为了辅助学生学习,而不是要强行地让学生在家里完成一些工作。

二、作业效应与作业量:年级越高,效应值越大;低年级学生也应做点课后作业

(一)课后书面作业效应的研究

课后书面作业究竟是不是小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库伯对截至1988年的有关研究做了综合分析后,报告了下述效应在库伯的研究中,以百分点来说,课后作业对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24点,而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12点,对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仅为6点。百分点得分指成绩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但也有很多研究(其中包括库伯所做的后续研究)指出,课后作业确实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库伯认为:“尽管不应该指望家庭作业能提高考试分数,但家庭作业倒是应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传输学习观念,使他们明白在家中、在学校都有学习任务。”

(二)关于课后书面作业量的研究

既然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影响,那么,小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应当做多少课后作业呢?表3提供了不同研究所推荐的作业量。论,但这些研究认为,低年级学生应当有一点课后作业(当然,作业量要大大少于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凯斯的研究表明,学生每天晚上多花大约半小时做“额外”的家庭作业,将使他在“年级整体平均分”上提高0.5个标准差。

三、作业评价反馈形式:顺应性评语最有效

日常的作业评价反馈形式最常用的有“等级或分数”、“评语”、“评语+等级或分数”三种方式。心理学的一些实验研究发现,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将直接影响课后作业的效果,那么,究竟哪种作业评价反馈方式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

四、课后作业与有效学习:支持学生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支持学生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即让他们参与任务分析、策略使用和自我监控的过程。“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上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就元认知过程来看,自我调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计划、组织、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从动机角度来看,自我调节学习者把自己看做是具有自我效能的、主动的和具有内在动机的参与者;就行为而言,自我调节学习者选择、构造,甚至创设能使学习最优化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自我调节学习者能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指导自己的学习,

而不依赖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形成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显然,自我调节学习理念给作业布置和反馈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两者紧密相连,如果作业设计与反馈等不能有助于学生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那么作业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同样,如果自我调节学习不能成为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方向和策略,那么,自我调节学习也就不可能名副其实。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对作业价值的理解,确立自己的学业目标,并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变被动的“要我做”为主动的“我要做”。事实上,“如果学生对作业没有一个相对积极的看法,那么作业不可能实现它在促进学生内在技能,诸如时间管理和学习自觉性发展上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合适的、完成作业所需要的自我调节策略,包括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如“做计划”)。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逐渐形成对自己学习方式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对作业的反馈,促使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反思。“从自我调节学习原理出发,正确的做法是,教师或家长要求学生每次或每隔一段时间对老师批改完后发回的作业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找出作业中的不足,进行错误分析,不断进行反思,而不是做完

作业交差,应付了事。”通过这种不断循环的反馈,最终形成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改变教学方式,和同伴一起共同调节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指引学生的认知加工,要求学生互相讨论,理解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对任务、策略和监控的互相讨论;要求学生描述和提交对作业的理解;提供任务成绩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个体化反

馈;要求学生理解反馈,提出以后的改进方向。

 

   国内外大量的文献研究显示,课后作业完全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财富,而非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元凶。多项实证研究表明:作业有多种形式,类型不同,作用亦不同;学生的年级越高,作业的效应值越大;作业量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低年级学生也应做点课后作业;作业评价反馈最有效的形式是顺应性评语;为实现课后作业与有效学习的相互促进,应支持学生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