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动物说话》&《嘎嘎小鸭子》教学反思
最近,我上了一节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和《嘎嘎小鸭子》一课。《动物说话》是一首充满歌谣风的儿童歌曲。歌曲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本课以学生十分熟悉的动物作为题材,共有四段歌词,但是教材只安排了两段歌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造空间。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喜欢看形象生动的画面。由于他们刚入学不久,课堂常规还不是很规范,特别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因此教师可以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节课,不管什么年级,流程和意图都要明确清晰。《动物说话》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用正确的情绪和声音演唱歌曲,至于其他的律动和创编都是辅助步骤。在学生初听歌曲的时候,我播放歌曲范唱的次数太少,以致于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不深刻。应该至少播放两到三遍歌曲的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大体的初步的感觉,再逐渐深入地逐句教唱。目标明确后,要分清重点是什么,并花时间去解决难点。不要让辅助的“律动”盖过主要目标“唱歌”。
一年级的学生根据认知阶段的划分,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根据年龄特点,教师在语言上要充分做到儿童化。给一年级学生上课,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子。由于一年级学生的五官有通感,教师在模像和语言上都应充分运用直观性原则。要说让小孩子听得懂的话。比如在引导学生区分四分和八分的时候,教师不能直接说“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可以用“拉长”、“缩短”这样的比较形象一点的语言。《动物说话》中有几处间奏,这个时候可直接说出“间奏”,而不是一直反复强调“括号里面的”,一是因为“间奏”这一概念越早渗透越好,还有个原因是一年级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小节”,什么是“括号”,所以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绝对不能用成年人或高年级的语气。
在歌曲教唱部分完成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去考虑律动和创编的事情,不能歌还没唱好就去让学生律动,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在课堂中还犯了一个错误,一直去强调“空”。一是难点没有抓到位,这个本可以一笔带过的内容被我反复强调了一节课;其次,一年级的学生可能连什么是“空”都不知道,这时候只要告诉他们这个地方不要唱就可以了。
《嘎嘎小鸭子》中,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群”的“一”附点被误认为了重音。所以不管是几年级的课,首先都要读过教参之后再去考虑其他的东西。
总之,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首先就在平时把自己当成一年级的,养成这个习惯,从思维方式、说话的方式,再去研究教材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