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情感因素,感受艺术的美感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些图片、雕像或者是一个场景带领学生进行赏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了解画家的创作思路,领会画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仔细研究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并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实际经历,进行艺术联想,领会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在欣赏的过程中对作品中的形象产生共鸣,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重视内需要素,领略艺术的观感
学生对艺术作品欣赏自有其特殊的内在需求动力,艺术欣赏的基础是感官的愉悦和思想的体验,作为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对艺术作品的观念,了解学生的喜好,在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之间找到融合点,拒绝标准答案式的评价,鼓励学生的独创思维,不人云亦云,敢于树立不同的论点。
3.结合视觉元素,体验艺术的通感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接受成人的思维方式,而应该让自己适应学生的思考方式,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当中尤其应该如此。(1) 欣赏与游戏相结合。(2) 欣赏与写作相结合。(3) 欣赏与临摹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