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文章内容
2019.10师徒结对听评课(许梦芸)
发布时间:2019-10-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梦芸

丽华三小师徒结对听课记录(师傅听课)

课题

玲玲的画

 

学科

语文

时间

2019.10.8

执教

许梦芸

 

班级

二(2

听课人

潘丹华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起喊喊玲玲的名字。

2.(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来和老师一起读。玲玲!

3.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左面一个王字旁,右边一个令。)(领、零、岭、龄……)

4.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玲玲的画》。(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利用熟字加偏旁识记:王+令→玲 讠+羊→详 口十八→叭 月+庄→脏

端详:认真仔细地看 懒洋洋:指无精打采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三、指导写字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3.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许老师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如:“端详”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学生懂得快。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

古诗二首

 

学科

语文

时间

2019.10.18

执教

许梦芸

 

班级

二(2

听课人

潘丹华

 

 

 

 

 

 

 

 

 

 

一、图画导入,了解背景

1.(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2、师(边指图边讲) 介绍诗大意。

学生动脑想办法。

3、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4、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一个生字宝宝,你怎么记住“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5、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6、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3、学生齐读(背诵古诗),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许老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字词教学时间分配不够,第一课时应以字词为主。

 

 

 

 

 

丽华三小师徒结对听课记录(徒弟听课)

课题

一封信

 

学科

语文

时间

2019.10.10

执教

潘丹华

 

班级

二(1

听课人

许梦芸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潘老师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

 

 

 

 

 

 

课题

妈妈睡了

 

学科

语文

时间

2019.10.14

执教

潘丹华

 

班级

二(1

听课人

许梦芸

 

 

 

 

 

 

 

 

 

 

一、情境导入。

在舒缓、轻重、抒情的音乐声中,教师在走动中有感情地涌读课文。

师: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问什么呢?

二、板书课题,初步渗透汉字的内涵。

师:(板书课题《妈妈睡了》)注重看老师写“睡”字,左边是“目”右边是“垂”。

三、分层读课文,在阅读中识字。

1、初读课文,自我识字。

师:在你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铅笔把生字朋友轻轻地圈起来,再用课前提到那些方法认一认,有拼音的拼一拼音,没拼音的查一查,问一问,争取把课文中的每个字音都读对,每个句子都读通。

2、练读长句,认读生词。(点击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和词)

3、在语境中渗透识字方法。

师:你知道妈妈是怎样哄自己的宝宝睡觉的吗?(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而谈,体会妈妈哄宝宝的温柔,点击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后)睡得好熟好熟,还可以怎么说。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累了、乏了”)、“乏”字,原来给熟悉的字“之”加上一笔,就是“乏”了,我们今后可以用这种给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

  师:老师在写这个“慈”字的时候,想起了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的缝,意恐还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你知道“慈”为什么是心字底了吗?

  师:课文是怎么写妈妈的慈祥的?哪里看出妈妈慈祥了!

  师:那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请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

四、游戏:汉字魔术。

1.出示汉字:闭、闻、问、闪、间

2.观察结构,师范写,生描红。

 

 

 

 

 

创设情境,体现及文本本身的文化价值,为学生营造一种恬静,亲切的氛围。学生在读文时,会有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猜读生字的现象,教师在这里有意识将生字从一个大的语境过渡到小的语境,逐步增加难度。运用课件出示古诗《游子吟》,让学生感受“慈祥”一词的内涵,又通过对“慈”字心字底的理解,赋行了汉字的深厚的人文情感,并通过“读”传达出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