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住、孩”等 生字和王字旁 1 个偏旁;会写“对、妈、回”3个字。
2.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随文识字。
教学难点: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放里头。”对啦,这就是可爱的小蜗牛。(出示小蜗牛图片)
2. 看图识字“蜗”,边写边说: 一只虫子住在房子内,就是蜗牛。一起来给它打打招呼!(指名读)
3. 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说说你对蜗牛的印象。
4.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蜗牛》这篇有趣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我们一起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整篇课文)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一课,和前面我们学习的课文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学过的字都没有拼音)先听老师来读课文,请大家把书打开,双手捧书稍稍外斜,眼睛看好字,耳朵听清音。
2. 小朋友们眼睛看字,耳朵仔细听,非常认真!现在请你们自己来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眼睛看到哪里,小手就指到哪里。
(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3. 交流:
(1)读得这么认真,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住”的翘舌音,“吧、呀、子”轻声字词)
(2)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我们来认一认。(出示课后习题四幅图)指名认读。小朋友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看图可以认字;“芽、草莓、蘑菇”都带有草字头,都和植物有关。我们再来读读这三个词语。
4. 课文讲了小蜗牛和谁的故事呀?
(1)(出示:蜗牛妈妈)指名读词。
(2)仔细观察“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左边是女字旁,妈妈是女的,右边是马,和马的读音相似,是一个形声字。
5. 数一数,这个故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蜗牛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
三. 细读品悟,随文识字
1. 小蜗牛一家生活在哪儿?(出示课文插图及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出示:住在)指名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小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请你将小蜗牛和小蜗牛妈妈的图片放在小树林的旁边。
(3)小蜗牛的家离树林很近呢!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 (出示春天的图片)春天到来了,树林里的小草、花儿、大树都冒出了绿油油的小嫩芽。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谁也想去小树林玩?这么多小朋友想去玩,那先记住“玩”这个生字。看一看,你有什么要提醒的吗?预设:前鼻音,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这是一个新的部首,叫王字旁,(出示古文字)像不像串在一起的玉石?一起来书空一下它。
(3)小朋友,春天来了,树林里会有哪些变化呢?(认识词语“发芽”)
(4)万物复苏的春天真美好呀,树林里一片生机勃勃,难怪妈妈让小蜗牛出去玩呢!蜗牛妈妈多亲切、温柔呀,谁再来学着蜗牛妈妈的样子读一读这一段?
3. 听了妈妈的话,小蜗牛向着美丽的树林出发了,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小朋友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小蜗牛为什么没有看到小树发芽呢?(小蜗牛爬得太慢了)从哪儿看出来的?(点红第一句)指名读。
(2)(出示:爬呀)指名读。“爬”和“呀”都是生字,和“吧”比一比,你有好办法区分吗?(爬”用爪子,“吧”和“呼”都是语气词,用嘴巴发出的声音)
(3) 猜猜看,小蜗牛爬了多久的时间呀?(点红“好久”)实在是太慢了,谁来读好第一句话,让我们看到这只慢慢爬的蜗牛?(指名读)
(4)小蜗牛没有看到小树发芽,它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二句话。
(5)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景象。(结合学生发言,结合插图,认识词语“草莓”“碧绿碧绿”)
(6)小蜗牛真可爱,谁再来读读小蜗牛的话?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 蜗牛妈说了什么?(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1)(点红“摘”)摘草莓用到手,所以这个字的左边是提手旁。翘舌音,我们一起读准这个字。
(2)师指着插图,夏天到了,草莓又大又红,妈妈赶紧让小蜗牛去摘些回来,谁来读读妈妈的话?妈妈在提醒小蜗牛动作快点呢!谁再来读一读?指导朗读好妈妈的语气。
5.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 指导写字
1. 课文中的生字还认识吗?我们做游戏复习生字。(抽读卡片)
2. 指导写字:对、妈
(1)(出示:对、妈)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对”:“又”的第二笔变长点;“寸”横画变短,竖钩写直,点落中心。
(3)教师范写“妈”:女字旁的提从横中线起笔,往右上略斜,竖折折钩起笔的竖则落在竖中线上。
3. 学写“回”字:大口套小口,小口进去再关门。横竖中线中间过,左右内收字稍扁。
3.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4. 评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