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 常州市丽华三小 | 学科 | 数学 | 班级 | 人 数 | |||||
课题 | 11-20各数的认识 | 教时 | 第一教时 | 教师 | 陈瑶 | 日期 | ||||
※ 教学目标: 1.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认、读11-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 ※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1、谈话:羊村小课堂开课啦,村长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智慧星,(课件出示)在这些星星下还藏着一些数,你们想知道吗? 2、揭开前面10个星 依次提问并揭开数字: 9的后面是几?谁在9的前面? 和5相邻的数是几? 猜猜左边第2个星里藏着几?谁在1的前面?1和4中间隔着几和几?6和8中间呢? 谈话:全部出现0-10各数,这些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数,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认数)
|
学生直接口答
学生集体读数 |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旧知,衔接新课 | |||||||
认识计数单位“十” | 1、瞧,村长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你摆出10根小棒” 提问:你会摆吗?轻轻地摆在桌面上。 提问:这位小朋友有没有摆对呢? 谈话:请下面的小评委们,伸出你的小手,1根小棒1个一, 1个一,2 个一(二个一),……,10个一,是的, 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板贴图,板贴10个一)(带读10个一)你们摆对了吗?真了不起! 提问:但是摆这样有点乱,有没有办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10根的? 明确:在数学上,满了10就可以捆成1捆。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左手拿橡皮绳,右手抓小棒,先从下面钻出来绕个圈再钻出来就可以了。不会捆的小朋友可以请你的同桌帮个忙。 谈话:这1捆是几根?是几个十?是的,1捆就是1个十,(板贴图片, 1个十)(带读1个十) 提问:这1个十是怎么来的?对呀,它就是把刚刚的10个一捆起来得到的,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补充板书并让生齐读) 师:10个一是1个十,反过来1个十是几个一呢? 师:小朋友们,其实这里的“十”和“一”一样,都是计数单位,“十” 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一扎铅有笔有10支,是1个十,跟着老师后面说一说 提问:接下来谁能学着老师这样说一说?(出示一盒乒乓球、一包书) 生1:1盒乒乓球有10个,是1个十 同桌:一包书有10本,是1个十 师:你们真是一对有默契的同桌! 师:请小朋友们举起我们刚刚捆的一捆小棒,它是——(1个十), 也是10个一。 |
指名学生上黑板摆小棒,其他学生在自己桌子上摆小棒
学生思考后,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动手捆小棒
学生齐读
指名同桌两人回答 | 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捆一捆、拿一拿等活动,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并在比较中,让学生领悟到10根扎成一捆可以使数数显得方便,初步渗透十进制。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建立“十”的概念,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 |||||||
认识11-20各数 | 1、数出12 谈话:小朋友们成功地解决了村长给的第一个问题,接下来,村长又会出什么问题来考大家呢! 村长:小朋友们,怎样摆小棒才能让我一眼就看出是12根呢? 提问:小手停!老师选了两个小朋友摆的,你们觉得哪种摆法看的更清楚一些呢?为什么? 师:那右边的两根小棒就是——(2个一),所以为了一眼就看出是12,只要先在左边摆1个十,再在右边添2个一,表示的数就是 12了。来跟老师说一遍,左边1个十,右边2个一,是12,请小朋友们自己学着老师这样摆一摆。 提问:那这个为什么不能一下子看出来呢? 2、认识十几 (1)数出13 师:咚咚咚,有人敲门,会是谁呢?(课件出示懒羊羊)由于天气转凉,贪睡的懒羊羊又迟到了,村长给他提了一个问题。 村长:懒羊羊,你能很快地摆出13根小棒吗? 师:这可把懒羊羊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帮他吗?开始!停!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左边摆的是一个?右边摆的是?和黑板上小朋友摆的一样吗? 师:你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孩子!表扬自己! 懒羊羊通过大家的帮忙顺利地进了教室,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早上 一定要准时到校,这样才能学习到全部知识! (2)学生创造出十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用1个十、2个一表示了12,用1个十3个一表示了13,那你能用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出其他一些十几的数吗?自己动手摆一摆,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提问:你知道这位小朋友摆的是几吗?(投影19)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晰,真了不起! 3、认识20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19根再添1根是几根吗?(在投影上添1) 师:是的,19根再添1根是20根,在这幅图上你是怎么清楚地看出是20的? 师:有了10个一我们就可以把它——(捆成1捆),是1个——(十) (师捆小棒) 师:1捆小棒是1个十(手指着板书),两捆小棒就是几个十? 师:2个十是多少呢?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师:你说的又完整又准确,真了不起!(板贴) 师:20里有几个十呢?(带读)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知道了10个一是一个十,还知道了2个十是20。 师:大家学得可真棒!老师想奖励大家一个比赛,请听赛前须知: 当开始口令发出后,全班的小朋友比一比,看哪一桌的小朋友能快速地悄悄地将所有小棒直接放入盒中,谁快谁先坐端正。 开始!小朋友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坐端正,大家都很棒,把掌声送给自己! 4、数数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边有把直尺,我们学过的数宝宝都在这把直尺上,你能从7开始一个一个地数到17吗?从11开始一个一个地数到20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认识11-20各数 (补充板书课题)。 谈话:接下来小朋友们的休息时间到了,我们看看美羊羊会带我们去哪里吧!美羊羊:小朋友们,欢迎来到我的大脑体操馆,请大家跟我一起唱首数字歌放松放松吧!(课件出示儿歌) 师:一二三,坐端正,我们齐唱数字歌。
|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找出摆的最快的小朋友上去摆,再找零散的上去摆,对比。
学生说明判断理由
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说明判断理由
指名学生上黑板摆小棒,其他学生在自己桌子上摆小棒
找2-3个孩子说说摆法,再找19的学生然生投影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齐答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齐答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收起小棒
学生齐答
生:11、12和13,14、15和16,17、18和19,20跟在19后,小数前,大数后,手拉手儿一起走!(学生拍手完成) | 从19到20是学生思维上的一次跳跃。学生运用前面获得的经验和知识,通过摆、添、捆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的建构更加透彻。通过学唱数字歌,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练习深化巩固提升 | 师:你们知道羊村里的运动健将是谁吗?它又会带我们去哪里呢? 沸羊羊: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数学竞赛场,这里充满了竞争, 你们做好了准备吗?(课件出示沸羊羊) 1、想想做做第4题 沸羊羊:第一关:火眼金睛 师:猜一猜这里有几颗草莓!那这里面到底有几颗草莓呢?小朋友们可以通过一个一个数出来,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使你的同桌一下子就看出是多少颗呢? 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数小棒的时候为了看的清楚,我们将10个一捆成了1个十,那这里我们可不可以也将…… (引导学生先数、再圈) 师:雨伞大约有多少把?请小朋友按照刚才的方法在自己书上数一数圈一圈。 师: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第二关沸羊羊又给大家安排了什么活动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沸羊羊:第二关:猜数字 奖励认真的几个小朋友一张数字卡片,只能用“大了”或“小了”来提醒其余学生猜出结果。 师:我们已经把数字全部猜出来了,实在是太厉害了,顺利过关!现在跟着沸羊羊一起走进第三关吧! 3、沸羊羊:第三关:翻书比赛 师:数学书第8页、第14页!往前翻还是往后翻? 数学书第20页,往前翻还是往后翻? 师:小朋友们翻书真是又对又快!顺利通关!
|
学生先数、再圈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集体猜数字
学生集体翻书
| 练习形式丰富多样,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猜一猜、翻一翻等活动巩固新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形成良好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练习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 |||||||
全课总结拓展运用 |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11-20各数,其实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看见呢。(出示课件) 师:傍晚放学后,懒羊羊坐上18路公交车准备回家,来到十字路口,正好遇到红灯,就耐心地等着,一边等一边数着红灯跳动的秒数:20、19、18……回到家,走进电梯间,按下按钮,知道懒羊羊现在在几楼吗?他按了按钮后电梯正在往哪里走?他家住几楼?回到家做完作业,一看钟面刚好几点了?动画片开始了。现在又是几点了?懒羊羊准备睡觉了,跟大家说晚安呢! 师:瞧,生活中有好多数吧,其实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数,正等着我们小朋友能用明亮、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们呢! |
学生齐答 |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用数学的快乐,感受数学的价值。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