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班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道德品德养成、健全人格形成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发挥班级功能,提升班级形象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学生培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班风建设以及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新”、“特”、“实”上下功夫。
二、总体目标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班级也如此,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不同的班级也存在的不同的特点。我们班的学生的缺点是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对事、对物缺乏兴趣,做事不积极。针对学生的缺点,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了一些列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风:自信、自律、自尊、自强
班训: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
班级口号: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班歌:《蜗牛》
三、具体措施
(一)抓牢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1、提出班级的奋斗目标——争做“四好班”。
一个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并且可以督促学生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行动。
在创设班级的奋斗目标时我充分地发挥民主,听取每名同学的意见,按大多数学生的愿望设立这个目标。因为有自己的参与,自己的意见,所以这个目标更吸引学生。在综合了学生的意见后,我制定了一个“争做四好班”的奋斗目标,根据这个总目标我还设立了个分目标。学习目标:作业工整,丰富知识储备。德育目标:在常规统计中保持优先。因为分目标具体,相对容易,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得到”,学生的表现也积极起来。
2、选拔和一个有能力的班干部组织就像一列火车的车头,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工作。我在选干部时恰当地发挥民主和集中,先由学生推选候选人,再由老师指派,经过两个星期的试用期后才能正式成为班级的小干部。在小干部完全适应了新的工作后,我们还设立了值日班长,让每一名同学都体会做班长的经历,增进学生对小干部工作的理解支持,也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竞争意识。
(二)、借助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1、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围绕“我爱中国节”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目为载体,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创新活动形式,紧紧围绕每一个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思想情感教育点,进行创新探索。比如:重阳的“敬老”,中秋和春节的“团圆”,学校层面组织开展课程活动,各学段自行选择活动项目,设计活动方案,在学段内实施开展,活动中倡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体验、绘画、说唱、吟诵、演奏等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2、开展读好书活动,建设“书香班级”。 常态化实施“班级图书漂流制度”。做到班级“图书角”的建立工作,保证人人有“借书证”,班级形成借阅机制,保障阅读资源。依托晨读、夕会、班队活动、思品课进行经典诗歌文赋的诵读,以多彩的读书活动,引领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3、建立“一人一岗位”制
让每个同学都能为班级的管理分担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负责摆桌子,负责检查、发面包牛奶、整理作业等,全班57名同学根据各人能力不同分别认领不同的责任。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动一点心思这些活都能干得很好,这样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3、背诵经典名篇,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我为学生选择《论语》中的语段,坚持每天背诵两句。按学号,每天由一位学生先讲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大家一起诵读。一个学期下来,大家不仅掌握了经典语句,而且也懂得要如何孝顺父母,要如何待人接物等,真可谓一举多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级文化建设影响甚至会改变学生的成长方向,所以班级文化建设一定秉承科学性、人文性、教育性真正地为教育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