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丽华三小四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处处留心皆学问。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50个字、写25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5、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6、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9.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四、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
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6、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内容 | 教学要点 | 课时 | 教学建议 |
1 观潮 | 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 2 | 1.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2 走月亮 | 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 2 | 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
3 现代诗二首 | 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 1 |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
4* 繁星 | 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重点是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1 | 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 1 |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观察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 2 |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身边的美景。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
语文园地 |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能用一定的词语描写事物;书写楷体字;积累古诗《鹿柴》。重点是培养学生联想 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 | 2 |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感官,激发联想和想象。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
内容 | 教学要点 | 课时 | 教学建议 |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 本课描写了豆荚的经历。重点是说明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 2 | 1.通过分角色度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豆荚的愿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6 蝙蝠与雷达 | 本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重点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2 | 1.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 本文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重点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 1 | 通过搜集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
8* 蝴蝶的家 | 本课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重点是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1 | 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对小动物的关爱。 |
习作:小小动物园 | 本次习作的内容介绍人物。重点是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 1 | 1. 学会在观察,抓住特点介绍。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
语文园地 |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积累文言文。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引导学生会运用成语典故,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 | 1 |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阅读方法。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理解诗意。 |
内容 | 教学要点 | 课时 | 教学建议 |
9 古诗三首 | 本课描述了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 | 2 |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
10 爬山虎的脚 | 本课描写了爬山虎的特点,重点是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 2 | 1. 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 2.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
11 蟋蟀的住宅 | 本课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 2 |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
口语交际 |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 1 | 1.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解决近视问题的办法。 |
习作:写观察日记 |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观察日记。重点是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 1 |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握观察的方法。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
语文园地 |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相同事物的不同说法;词语运用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积累表示气象的谚语。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气象谚语。 | 1 |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意思。 |
内容 | 教学要点 | 课时 | 教学建议 |
12 盘古开天地 | 本课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 2 | 1.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拓展想象说话。 2.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中心句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
13 精卫填海 | 本课描写了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 2 | 1.解释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理解意思。 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
14 普罗米修斯 | 本课记叙了普罗米修斯夺取火种的故事。重点是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为人类献身的精神。 | 2 | 1.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不同神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丰富想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15?女娲补天 | 本课写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重点是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 1 | 1.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 |
习作:我和 过一天 |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和神话中的人物一天中的活动。重点是讲解习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 | 1 | 1.指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编出的。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
语文园地 |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塑造人物形象;给词语归类;能用一定的词语来形容人物;读句子,感受想象的神奇;积累古诗《嫦娥》。重点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词语,描写人物,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 | 1 |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感官,激发联想和想象。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
快乐读书吧 | 本次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是读神话故事书。重点是讲解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 1 | 1.通过提问、小组合作交流、通过重点词语把过程记录了下来、全班交流。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
内容 | 教学要点 | 课时 | 教学建议 |
16 风筝 | 本课描写了 “我”童年时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重点是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 2 | 1.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 2.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7 麻雀 | 本课描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重点是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 2 | 1.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2.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
习作:生活万花筒 |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 1 |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2.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3.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
内容 | 教学要点 | 课时 | 教学建议 |
18 牛和鹅 | 本课描写了“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重点是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 2 | 1.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 对鹅、鹅对“我”的态度。 2.运用讲故事拓展知识内容。 |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 本课讲述了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重点是。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 | 2 | 通过朗读和联系生活经历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和突破教学重点 |
20 陀螺 | 本课描述了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 2 | 1.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既释放了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 2.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理解句子。
|
口语交际 |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安慰”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 1 |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安慰的方法。 |
习作:记一次游戏 |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次游戏。重点是指导学生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 | 1 |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生活中的游戏。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
语文园地 |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描写动作;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 1 | 1.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 通过朗读句子,抓住重点,学会长话短说。 |
内容 | 教学要点 | 课时 | 教学建议 |
21古诗三首 | 本课是古诗三首,教学生朗诵古诗的节奏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诗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诵古诗。 | 2 | 1.学生带入古诗的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重点是让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
2 | 1.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2.分角色朗读,把握情境,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3.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 |
23 ? 梅兰芳蓄须 | 本课讲的是梅兰芳先生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 | 1 | 重点是读懂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 1 |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
习作 | 本次习作主题是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重点是学会写书信的格式,内容写清楚。 |
1 | 注意书信的格式,小组内讨论信封的格式,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
语文园地 |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注意课文中的有讲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修的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训练学生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古诗积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 |
2 | 指导学生抓住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
内容 | 教学要点 | 课时 | 教学建议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 本课一篇纯粹的古文,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诵文章。 |
2 |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揣摩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
26西门豹治邺 |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
2 | 1. 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2. 分角色朗读,把握情境,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3.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 |
27 ? 故事二则 | 本课两首寓言故事,其中扁鹊、蔡桓公、纪昌、飞卫这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故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 1 | 重点是读懂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理解其中的寓意。 |
习作 | 本次习作主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选一件让你心跳的事来写。重点是把当时的过程写清楚,还有自己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写出来。 |
1 |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你经历的是怎样的一件事,让你心跳的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
口语交际
| 1.讲历史故事时的要点。 2.卡片提示中应该呈现的内容。 3.如何呈现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 通过讨论和表演等方式呈现。 | |
语文园地 |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重点注意课文中提示顺序的词语的运用。 2.掌握形近字。 3.注意易写错字,一会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 4.学习正确书写。 5.积累形容长相的词语。 |
2 | 指导学生进行识字练习掌握识字方法,抓住时间提示语,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