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科教学>>数学>>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19-2020第一学期三上数学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9-08-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涛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

知识点

课题

知识点

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2.结合现实情境,学会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够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1.几十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几十乘一位数可以看成“几个十乘一位数,得到若干个十,写成几十或几百几十”

2.帮助学生体会估算的思想:把不能直接说出得数的计算,看成已经掌握口算,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

第1课时

课件

小棒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1.教学“倍”的概念

2.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第2课时

课件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课

明确“几倍”和“几个几”之间联系,进一步认识倍

第3课时

课件

小棒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

让学生用圈一圈、画线段图等方法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问题

第4课时

课件

练习一(1)

1.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

2.能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第5课时

课件

练习一(2)

加深对“倍”的数量关系的认识

第6课时

课件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怎样写乘法竖式——两个乘数以及积在竖式中的位置;

2.怎样算乘法竖式——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的计算内容;

3.怎样验算乘法——再乘一遍看两次得数是否相同。

第7课时

课件

小棒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1.理解在乘的过程中,个位怎样向十位进位;

2.能够概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法则。

 

第8课时

课件

小棒

练习二(1)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第9课时

课件

练习二(2)

1.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10课时

课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第11课时

课件

练习三(1)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第12课时

课件

练习三(2)

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进位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估算意识

第13课时

课件

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第14课时

课件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

第15课时

课件

练习四

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算理算法

第16课时

课件

复习(1)

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

第17课时

课件

复习(2)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第18课时

课件

第二单元

 

1.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做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可以用天平测量。

2.2.千克和克互化(1千克=1000克)

3.重量的大小比较   (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千克的认识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_千克_做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用天平测量

第1课时

课件

物品若干

克的认识

1.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做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第2课时

课件

物品若干

练习五

1.千克和克的互化

2.2.重量的大小比较

第3课时

课件

第三单元

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和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长方形的周长÷2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2 — 宽=长 6、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1.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把长方形一组较长的边叫做长方形的长,一组较短的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把正方形四条都相等的边,叫做边长。

第1课时

课件

正方形

长方形

认识周长

图形周边线的长是的周长

第2课时

课件

线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用字母表示为: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用字母表示为:C=a×4  或C=4a

3.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第3课时

课件

 

练习六(1)

1.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第4课时

课件

练习六(2)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5课时

课件

第四单元

1.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除数必须比余大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利用口算求出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要把几十、几百看作几个十、几个百进行口算。

第1课时

课件

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或首两位能整除)

解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结构、除的步骤以及商的位置等问题,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除法笔算

第2课时

课件

除法的验算

知道用“商×除数=被除数”验算除法

第3课时

课件

练习七(1

复习1-3课时的知识

第4课时

课件

练习七(2

复习1-3课时的知识

第5课时

课件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首位不能整除要把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从分几步除,每一步除什么,商写在哪里,十位上有余数怎么办、没有余数怎么办等各个要点进行反思,体验完整的计算过程

第6课时

课件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例6则从数的组成及运算角度,抽象地理解被除数百位上余数的处理方法

第7课时

课件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整除)

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不够商1个百,要先除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

第8课时

课件

练习八

把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和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组成题组,要求学生分别判断商是几位数

第9课时

课件

第10课时

课件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这是数学基础知识。

2.除法中的某一步如果是0除以一个数,这一步应该商0

 

第11课时

课件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例10主要教学除法中的某一步如果不够商1,这一步应该商0。

第12课时

课件

练习九

复习

1.习本单元教学的口算,主要是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复习本单元教学的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包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3.直接判断两个除法算式的大小。如果两个算式的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那么除数大的算式商比较小,除数小的算式商比较大。如果两个算式的被除数不同,除数相同,那么被除数大的算式商比较大,被除数小的算式商比较小

4.培养数感,渗透运算规律。渗透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把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第13课时

课件

第14课时

课件

第15课时

课件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1

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从关键条件突破,向问题推理,求出答案。

 

第1课时

课件

从条件想起(1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2.理解差倍关系。

第2课时

课件

练习十

应用本单元画图和画线段图的思考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3课时

课件


4课时

课件

第六单元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

平移和旋转现象

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2.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1课时

课件

轴对称图形

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课时

课件

课前剪下书后蝴蝶、天安门图形

第七单元

1.分数的表示:分子、分母、分数线。 2.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认识几分之一

1.平均分东西,得不到整数结果,需要使用分数。

2.学会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反而大

第1课时

课件

圆形、长方形纸片

认识几分之几

1.理解几分之几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

2.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小的比较小。

第2课时

课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分母相同,直接把分子相加减

第3课时

课件

练习十一

复习本单元知识

4课时

课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