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做文明小网民——小学生网络道德的引导性教学
发布时间:2019-06-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陆美娜

【摘要】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我们身处在网络面前,却能够欣赏到我国的名山大川,世界的秀丽美景。网络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如今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但一样新技术的融入由他优秀的地方,当然也有阳光所照射不到的阴影,在互联网时代的“阴影”便是不良的网络行为与负面的网络道德。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中小学生分辨能力弱,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加以引导,只会让学生没有约束自己的自觉性,也不会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基于此,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要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做一个文明的小网民。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网络道德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苏科版三年级中学到了《遨游网络世界》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利用关键词去进行网络搜索。但是在巡视过程中却发现班级中后排男生在诡异偷笑。果然,一位学生大声惊呼“老师,他们在看美女”那位学生满脸通红解释说这个网页是它自己跳出来的。在这样的一个小小的事例中教师得到反思,虽然网络的便捷让学生能够开拓视野,但网络的不良信息、诱惑却很容易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也可能会让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授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

一、网络道德引导之于小学生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龄较,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影响,我们经常能够在网络电视上看到类似的新闻,“小学生沉迷网络不去上课”“小学生拿上家中的钱在网吧度日”孩子用家长的支付宝冲游戏,打赏网络主播这些新闻都让教师感到恐慌,归其原因大多是小学生没有形成网络道德素养,在网络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便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网络道德引导迫在眉睫,其中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三点:

一是引导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的认识。许多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网络上的约束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不要上网玩游戏,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殊不知小学生好奇心重,越是不让学生去玩、去看小学生偏要自己去摸索,这样的行为很容易酿成“严重后果”。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白网络是为人类所用的,而不是凌驾于人类之上,我们是去操控网络,而不是让网络来控制我们。

二是引导学生有目的的上网。许多小学生一接触电脑就开始看视频,聊天或是在网络中闲逛,很少会有些学生利用网络的便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教师的网络道德引导可以提升学生上网的目的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班级网站、自己制作网页或是在网络中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增强学生上网的目的性,引导小学生正确上网。

三是明确学生使用网络的权限与义务。小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网络去发表的言论,浏览的信息都是私密的,不会有人知道的,因此一些小学生会在网络上一些不好的言论,这些都是不良的网络行为,教师加强网络道德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明白就算是在网络上也是要遵守网络的法律法规的,例如不能够在网络上下载色情暴力的内容,不能够随意散布他人隐私等等,当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小学生在网络中的权益,例如可以利用电子图书馆去查阅书籍,能够实现线上多人交流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如果在网络上没有进行自我约束,也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引导孩子正确上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生网络道德的正确引导策略

(一)观念引导 让学生形成文明上网意识

目前,小学生的家庭中都会有一、两台电脑或平板,学生在上课之余就可以在自己家中利用电脑学习与生活。一味抵制孩子上网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会让学生与信息社会脱节。教师与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成长伴随着电脑与网络,一味地制止不如正确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形成文明上网的意识。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下载网上信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辅导学生去下载一些有趣的图书,而不是将时间都浪费在游戏、发表言论上。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图书馆的网址,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这些图书馆中都有哪些书籍,你对哪些书籍感兴趣,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保存下来。这样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学会上网搜索书籍资料,并学会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中进行图书资料分类,说一说在网络中的资料分类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分类有哪些区别?学生纷纷体会到在网络中分类更加迅速与便捷,我们很快就可以查阅到自己想要观看的书籍内容。借助这样的课程,学生逐渐养成了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将计算机作为自己学习的好帮手,这节课学习到了这么多的电子图书馆网站,我们可以将其记录下来,在自己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去查阅这些网站,观看上面的书籍,而不是只将计算机作为是自己的游戏机,形成错误的认知。著名的教育家蒙克层说“我们既然给予了孩子可以接触到世界的工具,我们就有责任让孩子明白这些工具有益的用途。”通过《下载网上信息》这一课的教授,学生能够学会在网络中查阅资料,更好的形成文明上网的意识。

(二)安全引导 让学生学会保护网络隐私

小学生在网络中喜欢去聊天,互联网的便捷让小学生可以通过一根细细的网线联系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因为小学生分辨能力弱,他们在聊天当中很容易轻信他人,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全部都通过网络暴露出来,这样一方面会对自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还会让小学生想要去与网友见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引导,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中保护自己的英雌,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络聊天。

例如在教学《网络交流》这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学会利用PPT介绍自己后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堂拓展,问一问学生在自己上网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有趣的聊天经历?在学生的分享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平时聊天时还是能够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对陌生人去透露出自己的家庭信息,但是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小志却没有意识到网络隐私的重要性,他说在网络中认识一个“大学生哥哥”,和自己在一个地方,但是在外地读大学,因为小志特别喜欢轮滑,这个大哥哥说回来带着小志一起玩轮滑,所以小志就将自己的家庭信息告诉了这个“大哥哥”在小志的分享中我们发现小志就没有形成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如果这个“大哥哥”是一个坏人,就可以通过小志的信息对小志进行犯罪。当然,小学生年纪小,难以分清网络中的好坏很正常,所以老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参与到网络聊天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QQ群的让学生在班级群中聊天,引导学生将聊天范围缩小到亲友当中,不要去和陌生人聊天,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规则》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对于班级中的小志,教师不要直接去批评小志泄露个人信息的不正确,而是让小志明白陌生人并不一定都是好人,在课后多对小志加以疏导,让小志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再轻易的将自己的信息透露出去。这样引导得当,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正确上网,理性聊天,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

(三)行为引导 让学生养成健康上网习惯

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到教学很少需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计算机这个大型的“游戏机本就让学生的兴趣十足。计算机不仅具有学习性还具有娱乐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看电影、玩游戏。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我们听到许多家长在微信群中反馈说自己的孩子一到周末就沉浸在游戏当中,不愿意看书,也不愿意做作业,这都是源于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上网习惯。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对症下药的让学生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

在分析学生喜欢打游戏的原因是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玩游戏的课程,不用去学习什么知识另一方面是精美的游戏,画面打击感很强,让学生沉溺其中,想要去玩一玩网络游戏。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上网习惯时,不要去打压学生玩游戏的积极性,让学生不要去玩游戏,这样只会增加学生对游戏的好奇心。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引导,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这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些与打字有关的游戏“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等,在教授学生“鼠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玩一玩“连连看”“七巧板”等小游戏,让学生从玩中学,充分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完成,例如让学生去制作一些简单的班级文化海报PPT或是将自己的假期见闻制作成美篇上传到班级群中。这样的行为引导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的操作中感受到计算机不仅仅只有游戏,还有许多可以做的事情,更好的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

(四)辩论引导 让学生加深网络道德认知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许多学生在电影中看到黑客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去侵犯他人的电脑,盗取到他人的信息,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很酷的事情,也去网络中查找教程,想要当一个小学生“黑客。”这种错误的思想便是来源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也不明白隐私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他们受到电影的冲击感受到身为“黑客”的魅力,却忽视了网络法律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不同的案例,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例如在学习《网络文明小公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案例,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网购,对网购也有基本的了解。案例中,让学生观看到有一个特别厉害的“黑客”可以通过对网购后台的设置将自己购买一千元的商品改成10元,也就是说只需要付十元钱就够了,这让学生惊叹不已。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样的行为对吗?”可以借机在课堂中开展一次辩论赛,让学生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自己的讲述中,我们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期待有黑客的技术,但是不认可这个做法,也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这样做是凭着自己的能力,也没有什么关系。针对学生的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我国有关网络的相关法律,让学生明白网络法律的严重性,并不是你认为的“黑客”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再进行正确引导,如果真的羡慕黑客的技术,那就好好地去学习计算机,可以长大以后成为计算机的程序员,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的案例引导贴合学生心中所想,让学生明白网络法律的严重性,更好的制约学生上网行为。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网络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理性上网,不沉迷网络是教师教学的必然,也是教师面对的新的挑战。身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创造新的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环节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让孩子们在蔚蓝、纯净的网络天空力健康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