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作业设计课题>>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数学作业设计课题小结(王文娟)
发布时间:2019-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文娟

  本学习参与了市级课题《新市民子女学校作业设计和实施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活动,我根据数学学科内容的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开展作业形式的探索,具体来说是每一领域内五年级数学学科内容中某一个单元中的探索与实践,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怎样依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前提下,实现作业设计的灵活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创造性?因此,针对某个领域针对某一节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作业,而这些作业的实施以多种形式进行落实。

  以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为例,课前,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圆的表象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没有将生活中已有的认知和经验进行规范化与数学化,基于此设计作业,让学生先收集有关圆的知识并呈现自己的思考与疑惑,以小报的形式呈现,在收集资料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课中作业出现于课堂中,要时间短还要有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中,我不拘泥于课本所规定的练习与作业,我可能会做一些改动与调整,比如根据不同的学生将练习进行分层设计,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做基础,而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进一步拓展延伸。也能可能将课后作业前置,与教学环节相匹配,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节省学生课后做作业的时间,使得作业更有针对性。

  由于课前认识的局限性与课中时间的紧迫性,其实作业设计后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后,课后作业主要是对课中知识的巩固与延伸,还要体现出其灵活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创造性,本着这种理念与原则,我针对每个领域中的某一些内容,开展了作业设计的活动。在数与代数领域,在因数和倍数的内容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用形来表示某一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特性,在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让学生根据分数来设计图案,让学生巩固相应的知识同时体会数形结合的美妙,就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竖式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这学期学习了圆,在课后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就让学生进行操作,进而启发思维,就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学“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只有以“行”促“思”,以“思”导“行”,才能让知识的习得与能力的提升得以同步实现。因此结合课后动手做让学生画圆,进一步理性的理解圆。画直线形成曲线,体会直中有曲、曲中含直,曲直相辅、妙不可言。感受微观世界的奥妙(出示圆与曲线的彩图)在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领域,这学期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正好以综合实践课“蒜叶的生长”为载体,设计长线作业,让学生种蒜、每日测量收集数据、写观察日记、最后利用折线统计图整理数据,最终分析数据了解蒜叶的生长,在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的知识求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不断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种蒜小报),最后是整理性作业,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每一单元的知识点及其联系,收集、分析错题,让学生在思辨和反思中进步。

  以上只是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对于评价方式,我只是利用表格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成度整体进行评价,但是评价的实施过程尚未清晰执行,因此困惑就是怎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

  本学期已结束,实践研究告一段落,但是思考不断,研究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