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个学期在忙碌中悄然流逝。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工作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将“基本学习习惯——听说读写”作为本学期的教研主题,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结合、理论学习和“下水”实践相联系,立足岗位,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集中学习研讨,提升语文素养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必须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成为具有先进语文教学理念的语文教师;提升素养,丰盈自身的精神。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推荐教师多方阅读,并提供交流的平台。
1、专题阅读,夯实理论素养。针对全体教师,我们研读好《新课标》,好好研读《新课标》,把《新课标》研读好,是本学期理论学习的最主要的任务。对于青年教师,除了《新课标》,我们还结合区教研计划中的要求,要求他们围绕着“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持续的自主建构”、“语文课程教学论”——“一切为学科多元育人价值的转化”等相关话题,选择一部分有启发意义和价值的学术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文章学习。
2、任务驱动,内化基础理论。采用观看“七彩语文”素养大赛的课堂案例为主要形式,促进让教师结合着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中的案例,基于理论学习的基础,尝试用案例解释理论,用理论指导案例重建。比如我们按照年段目标和特点,提供了主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互评的研讨、合理运用文本插图学习讲故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等。
3、下水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利用“教研课”,让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例的方式来呈现自己对于理论的认知和思考。提倡青年教师践行“三个一”:“一堂基于理论思考的探索课”、“一场基于课堂实践的微讲座”、“一次基于实践疑惑的大家谈”。
4、外出学习,开阔视野
本学期,语文组除了组织老师参加各项校本培训,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观摩活动。本学期,组织教师上网观看“作业设计”专题,我校邱老师做了关于语文作业设计的视频讲座;安排教师参加了市二年级统编教材、三年级苏教版新教材培训,市小学语文学科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课外阅读专题联合研讨观摩活动,省“七彩语文”素养大赛等。参与培训学习的老师还经常拍摄一些现场的图片资料发送到语文群,供大家学习借鉴,使市区专题研讨成果的效益最大化。
二、落实教学常规,开展主题活动
(一)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日常研究
1、常规检查——备课、作业
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做到“五认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配合教导处的工作,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重视老师的备课,作业等教学常规检查。备课检查主要包括是否及时记录修改备注,课后是否及时进行反思重建。期初,教研组制定了语文学科作业基本要求及批改要求,并组织大家学习。后半学期,要求各年级教师依据学情特点以及年段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作业练习。作业检查主要关注设计是否指向基础知识的能力运用,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有效,批改是否及时规范等,有效促进了学生书写规范化、教师批改规范化的管理。
2、二年级整班写字调研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书写能力,掌握了写好字的书写技巧,大部分学生都能写一手好字。四月初,在区教研室的统一组织下,二年级老师的积极配合下,语文组对二年级学生的整班写字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个个以端正饱满的坐姿、标准的书写姿态,用心书写每一个笔画、每一个汉字。所写作品笔画流畅,横平竖直,结构匀称、整体美观,三十分钟内,高质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3、三年级阅读专项检测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也是阅读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本学期,三(3)班参加了区阅读专项检测。前夕,三年级组全体老师积极准备,通力合作,通过集体备课、年级组研讨等形式,确立了复习例题,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阅读方法。同时又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业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开展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我们结合区工作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基本学习习惯”的语文主题活动。
1、读——“六个一”阅读活动
本学期,语文组开展了“六个一”阅读活动。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一整本书、认识一位作家、上好一节‘课外阅读’课、开展一次读交流活动、完成一份阅读竞赛、排练一个读书节目。”此次活动从3月初在全校动员启动,历时一个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活动中,共有37名同学登上“雨荷小讲坛”推荐好书,荣获“最佳开讲人”和“优秀开讲人”的称号;110位同学的读书笔记在为期两天的“优秀读书笔记展”中供全校师生参观学习;同学们在“我的一本课外书”阅读课上尽情享受读书的快乐;在“整本书阅读竞赛”中碰撞智慧的火花,竞赛结束,共有110位“读书小博士”脱颖而出。
“六个一”阅读活动最精彩的莫过于“阅读汇报演出”。5月31日下午,丽华三小的报告厅里各年级群英荟萃,上演了一出“阅读”大戏。同学们将平时所读所想,所感所悟都融进了舞台表演中。
一年级的小可爱们给大家带来童话剧《小红帽》,别看他们年纪小,上台表演也是有模有样;二年级的小朋友借助《揠苗助长》和《刻舟求剑》两则小寓言,给大家讲了个“大道理”;三年级的三句半、五年级的相声快板、六年级的情景剧,都时刻提醒我们:早上醒来第一句,先对自己说一声:我要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像四年级的同学们那样读《三国》品《三国》,课本剧里演《三国》。
“六个一”阅读活动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的“阅读之旅”将继续下去,期待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阅”读“阅”美,越走越远!
2、写——“传承传统文化,书写精彩人生”硬币书法活动
此次写字比赛,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个个以端正饱满的坐姿、标准的书写姿态,用心书写每一个笔画、每一个汉字。所写作品笔画流畅,横平竖直,结构匀称、整体美观,三十分钟内,高质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三、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能力
每周二的三四节课是我们语文教研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学习的日子,我们将教学研讨的主阵地放在课堂。本学期课堂教学分成三个内容:结合教研主题的研究课、同题异构课和校际展示课。
1、结合教研主题,开展课堂研讨
本学期,我校语文组结合区“课堂转型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将课堂教学聚焦“基本学习习惯”。青年教师上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评课中尝试采用“聚焦研讨 专题,发现课堂两点,给出重建建议”的方式,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和反思,锤炼教学内容选择能力和教学流程的设计安排能力,又利于全体教师重建语文教学价值观、知识观和过程观,进而逐步实现课堂的转型。
杨伟旗老师执教《棉花姑娘》,利用文中两幅插图进行变序教学,通过首尾对比,引导学生把握情感基调,疏通文章脉络。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汉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许梦芸执教《要下雨了》,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丁家恬老师执教《蜘蛛开店》,整节课丁教师的语言富有儿童化,聚焦到顾客的特点上,梳理了课文思路,既逐步形成了思维导图,又自然流畅地进行了识字,设计巧妙,务实。李霞老师的教研课《海伦凯勒》,基于“基本学习习惯——说”的训练。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人物形象,用关键词语概括表述;通过角色代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情感,用通顺连贯清晰的语言“说说”心里话;通过默读批注,训练学生用关键词写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评优课显精彩
学校为了加快青年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活动,高琦琳、杨伟旗、丁家恬在第一轮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丁家恬老师进入第二轮优课展示。丁家恬老师执教的小古文《荷》,通过猜一猜、读一读、讲一讲、画一画等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荷的形、意等方面,指导学生总结小古文的学习方法,诠释荷的意义,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推进流畅。
四、不足与努力方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我们不能选择学生,不能选择家长,唯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语文老师必须对课程目标、年段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在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备好学情,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学生的更快发展。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以后还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课标、学教材、学课型范式等。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