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文章内容
5月教学反思(曹燕)
发布时间:2019-05-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曹燕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教学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领悟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美术作品的创造呢?????????????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就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涂涂改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当时感到很奇怪,明明刚才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还告诉我要画一件怎样的交通工具呢。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车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车告诉我,不知道这个画那里,不知道那里画什么。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连最基本的摩托车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创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综合运用和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美,艺术家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他们如同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的方法,掌握捕获的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