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文章内容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丁家恬
发布时间:2019-05-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丁家恬

  本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讲的是一头大象因为自己的耳朵与其他动物的耳朵不一样,由于其他动物的议论改变想法,以为自己的耳朵有毛病,就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可是竖起来以后却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烦恼。后来它也明白自己耳朵的作用,又一次改变想法,把耳朵放下来了。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整理,给学生有启示作用。

  我把这一课拿来当公开课来讲,一开始设计的时候,犯了大家经常犯得通病,啥都想讲,啥都讲的不精,课件越加越多。所以试课的时候当然讲不完,后来狠着心删删删,找师傅帮着删,指导思路,设计合适的课时容量。最后就按平时上课时的容量讲,上出了常态化。这样自己不再手忙脚乱了,设计的每个环节孩子也能切实落到实处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解读文本,结合课程标准并结合二年级学生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设计了小动物连一连的游戏环节,让学生找出哪些动物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哪些动物的耳朵是竖着的,相机认识“耷拉”和“竖着”这两个词语,并做着动作让孩子去读,强化理解这两个词语。随后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生字词这一块的学习上实行的是集中识字,先从自由朗读课文,分节读文开始,然后是词语认读,最后是生字的认读,从文到词再到生字,逐步增加难度,体现了层次性。接着再进行一个生字认读的检测过程,即看图猜字和形近字组词辨认环节。孩子们认读的都不错,生字书写这块,我选择了“扇”和“痛”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上包围的字,写字顺序为先写外后写内,平衡原则这两个字被包围的部分右侧凸出,为了让孩子看的更加清晰,我给孩子用了“魔法棒”标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在课文教学上,没有把课文讲完,选择了前五个自然段,把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进行了重点指导练习。指导孩子读好疑问句,孩子们课下把课文读了很多遍,在把握语气上把握的很准。孩子们读的有声有色,津津有味,真是读出了乐趣。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书写质量不过关,第一个字“扇”写的不好,第二个字“痛”在张利红老师的指导下写好了,我的字还得好好练。最后时间上早结束了三分钟,如果孩子写完生字后,有一个展示评议环节的话,时间就能正好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